什么是完美?没有一丝的瑕疵才是完美,而“瑕疵”与“完美”又与社会的价值观有关系,从古代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来讲,大唐贞观皇帝李世民是有“瑕疵”的,所以他不完美。
从儒家文化看李世民的瑕疵:
1、不孝
《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以儒家的文化为基本的价值观。这里不讨论儒家文化和现代观念的冲突,只说,在唐朝时代,整个社会还是奉儒家为正统。
所谓的“完美”一定要符合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的。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早年起兵反抗隋朝的统治,然后建立了唐帝国。李世民作为他的第二个儿子,作战英勇无畏,为唐帝国的建立和稳固付出了汗马功劳。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足以担任太子。
但是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的。封建社会,重视嫡长子继承制,认为这是帝位传承的稳固之路。李世民作为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是嫡子,但不是长子。
李渊一直安排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在自己的身边辅助朝政,从李渊的角度来看,李建成处理政务,弟弟李世民在外征战稳固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不同意李渊的这个做法,跟长兄李建成矛盾日益扩大,最终演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最终李世民玄武门兵变,逼父亲李渊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他不遵守父亲的决定,并且以兵变的形式逼父亲退位,这在儒家文化的价值观里,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罪过,是“大不孝”。
2、不悌
在儒家文化里,“孝悌”是连在一起讲的。
孝是对长辈的顺从与孝心,悌则是对兄长的尊重和对弟弟的爱护。
不论李世民当年是否被李建成逼迫,又是否出现了人身安全方面的危机,最后是他主动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手刃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在这件事情上面,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上看,他就是“不悌”的。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也相信,当年,李世民一定是感觉到了如果不兵变,可能他会出现人身方面危机,他是不得不兵变的。
我们不能以“完美”来看待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一个皇帝最重要的是治国才能,是他治理下的国家是否安定稳定,而不是他是否“完美”。
李世民的功绩:
1、为政清明
李世民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被隋炀帝折腾得奄奄一息的王朝,所以李世民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民力,努力地让国家恢复元气。他常常跟大臣们一起讨论施政得失,研究隋朝覆灭的经验,讨论历朝历代的得失成败,还形成了《贞观政要》这样一本治国之书。
李世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任人唯贤
李世民是一个大气的君主,他很清楚人才的力量,所以当他登上帝位之后,不计前嫌地启用任何人才,其中就包括了他哥哥李建成的下属魏徵。魏徵可以说闻名后世,是一代贤臣,很敢直言相谏。好几次魏徵都把李世民惹毛了,李世民仍然忍了下来,努力地听取意见,只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轻徭薄赋
李世民很清楚他接手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人口锐减,田地产出不丰,国家凋敝。他一直实行着轻徭薄赋的措施,爱惜民力,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运用各种措施来缓解老百姓生活的艰辛。
4、布柔怀施
我们往往知道李世民能征善战,将周边的游牧民族国家打得频频求饶。但不知道的是,在将对方打怕了之后,李世民往往使用布柔怀施的政策来对待他们。在封建时代,打仗是一个非常耗费国力的事情,李世民能战,但不好战。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李世民因此被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总结:
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上讲,李世民不尊重父亲李渊的嫡长子继承的选择,反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兄长和弟弟,又逼迫父亲退位,这是“不孝、不悌”,所以他是有“瑕疵”的帝王,不是完美的。但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最重要的不是道德上是否有“瑕疵”,而是他是否有治国才能,李世民是一个治世明君。
欢迎关注@二凰士 欢迎有感兴趣的伙伴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个创业加守成的皇帝,执政期间开创的“贞观之治”盛世,其功则可以比肩“秦皇汉武”,对于中华民族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可能由于自己的皇位都来的不那么正当(通过发动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所以也格外的珍惜,在位期间也是兢兢业业,在华夏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世民最值得称道的是没有诛杀追随自己多年开国功臣,正常为了稳固皇权,皇帝都会杀这些恩威权重的重臣,像刘邦,朱元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因为这些人,功劳太大,封无可封,对于皇权的威胁太大,但是李世民没有,还建了凌烟阁来奖励这些有开国之功的能臣。
对内 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从谏如流,整饬吏治。使得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固发展,为后来的大唐繁荣打下了基础。
对外 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吐谷浑,龟兹等国,使用怀柔的民族政策,使得四方宾服。到了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