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油画
西方中世纪的时间大致从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将近1000年的时间,它被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从西方美术史的角度来讲,“中世纪”是指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结束到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这段时期。整个中世纪的艺术,建筑居领导地位,不论嵌瓷、壁画、雕刻或彩色玻璃,几乎一切都隶属教堂建筑,然而,到了中世纪的末期,大致在公元1405年左右,油画艺术诞生了。
其中,尼德兰艺术大师扬·凡·艾克(1385~1441年)是第一位成功研发油画技术的人,所以世人将他称之为“油画之父”。扬·凡·艾克笔下的油画算是中世纪闻名的油画,比如,《阿尔诺芬尼夫妇》《根特祭坛画》《包红头巾的男子像》;除此之外,弗莱芒艺术大师罗伯特·康宾笔下的《受胎告知》。中世纪末期的艺术大师扬·凡·艾克、罗伯特·康宾被称之为早期文艺复兴弗莱芒艺术运动的“开启者”,不过人们还是对扬·凡·艾克的印象更深刻,
或许是因为扬·凡·艾克笔下的那幅《阿尔诺芬尼夫妇》知名度太高了,这是一幅有关男女订婚或结婚的肖像画,画中的女人已有身孕,如果这是一幅订婚画,那么女人是“未婚先孕”,在神学思想如此庸俗的中世纪,女人“未婚先孕”,这是违背世俗伦理,冒犯宗教神明,会遭受到惩罚的,画家也同样如此,既然画作已存在,说明画家扬·凡·艾克是在挑战宗教神学思想的权威,只不过,画中男子是宗教教徒的装扮,他的右手姿势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也许《阿尔诺芬尼夫妇》是结婚后的肖像画,画中背景处的镜子,则说明了这夫妇俩的高贵身份,镜子是财富的象征。可以猜测,扬·凡·艾克是为宗教教皇绘画,这是教皇规定的题材,要求扬·凡·艾克这么画。这幅画以画中镜子为中心线,地点在阿诺菲尼夫妇的卧室,男女主角的表现方式不同,男人注重造型,女人则是理想化的呈现,夫妇二人都是赤脚,象征纯洁,从镜子中可以看出扬·凡·艾克正被领进门见证这场仪式,延长了整幅画的景深。
扬·凡·艾克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
自从扬·凡·艾克的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画中有了“镜子”作为隐喻手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镜子就经常出现在画家们的油画作品中了,用镜子达到分离画面的效果,用镜子象征财富。在扬·凡·艾克的笔下,拥有童贞的女子是圣洁的象征,比如,《根特祭坛画》画中的童贞女长发披肩,沉静地看着书,不为外界所动,脸庞隐隐闪烁着圣洁之光。除此之外,扬·凡·艾克笔下的《亚当与夏娃》画中,两个裸体人物在当时可是惊世骇俗之举,夏娃神情慵懒,腹部圆鼓鼓的,亳无美感,画法与其他女性迥异,总体而言,扬·凡·艾克对裸体画的大胆画法,影响了欧洲文艺复兴的裸体画的盛行。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以中世纪的油画来定义,只有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扬•凡•艾克(1385年-1441年)的作品比较符合。因为扬·凡·艾克是被公认的油画奠基者,在他此前,画家们总是用鸡蛋清来调和颜料,而扬·凡·艾克发现可以用松脂、亚麻油或者核桃油来做调和剂,这样能够使颜料更加的易于调和,运笔也更加自如,而且挥发得快,等一层干了以后还可以反复描画,这样就为描绘细节提供了许多便利,画出画来颜色也格外鲜亮。如果作品全部完成了,还可以在表面上再涂一层薄薄的透明油,画面就不容易剥落和褪色了。直到今天,扬•凡•艾克的作品仍然完好如初。
传为凡•艾克《自画像》
今天AB君就来说说两件凡•艾克有名的作品。
扬•凡•艾克最擅长的是肖像画,他能摆脱中世纪那种拘谨的传统,真实地描绘对象的个性,赋予形象以典型的市民气息,他创作的木板油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是典型的代表。该作品描绘了尼德兰一个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阿尼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在画上拘谨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的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宾: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忠于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中,所有的细节都描绘得逼真而一丝不苟:明亮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到室内来,男子的皮绒大衣泛着高贵的紫色,棕色的披风富于垂感,女子的服饰也很有特点。
画家也好像是婚礼的见证人,在远处的墙上写下一行拉丁文“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意为“扬•凡•艾克在场”。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在整幅画面中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子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
凡·艾克另一件著名的作品就是《根特祭坛画》,现藏比利时根特圣巴蒙教堂,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他画在木板两面,拼合起来便成为15世纪尼德兰最大、最复杂的一组祭坛画。
《根特祭坛画》
《根特祭坛画》的核心就是《羔羊的礼赞》,这幅画描绘了高高的祭坛上那只献祭的羔羊,神圣的血正流进圣餐杯。天使围绕祭坛,手里拿着种种使人想起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东西。在画的前景处,生命之泉正喷涌不息。信徒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他们之中有先知、殉教者、教皇、贞女、朝圣者、骑士,还有隐修士。就像那个年代许多著名的宗教性作品一样,爱克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应是接受了神学家的建议,画面上的人物像是教会教阶制度的反映。圣城屹立在水肥草美的远方,从轮廓上看,很像是一座荷兰城市,右边那座教堂也许就是乌德勒支大教堂。这只是巨幅祭坛画的一个局部,但是它的无比完美、精确和令人信服的力量,解释了这个玄妙的景象何以让人一见钟心。
扬•凡•艾克,《羔羊的礼赞》(局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