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离那个年代太遥远,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汽车如游龙的街道,无论多远的距离,一个电话就能相通,一个微信视频就能相见的现代,谁还记得,什么是贴上邮票的信笺?什么是只有几个字的电报?
现在的青年人,每天被迅捷的信息,被股市,被智能,被经济的快速起落裹挟,他们连一场慢悠悠的恋爱都来不及谈。他们也根本体会不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小人物的苦,苦难和时代面前的无力感。
现在的青年人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有太多选择,只要努力,只要足够幸运,他们成功都不难。只是现在都缺乏一种厚重,生活的厚重,情感的厚重,也缺乏一种浓郁,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那种浓的化不开的真情。
现在人们的压力,铺天盖地大多来自金钱。农村的小伙子们烦恼于娶媳妇的彩礼,一年比一年多;城市的年轻人焦虑于刚需的房子一年比一年贵,即使房价有所回落,也还是买不起。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老去,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无疑增加了对金钱的更多需求。
《人世间》里的人们把什么看得都重,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构成他们平淡的生活,渗透于他们平凡的一生。他们总是在苦难中渴望美好,他们都在奋斗中摆脱苦难时代带给他们的不幸。
母亲曾给我讲过那个年代的一个故事。大概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爷爷是车队赶大车的队长,每天早晨他都要去马棚喂马,清扫马棚。爷爷家的一个邻居,就被关在马棚里,据说是因为那个人出身不好。他们也是老乡,都从北方逃荒到的西部。
奶奶每天都会多做些早饭,由爷爷带给他的那个老乡。那个人不定时的被带一些人带走,每次回来身上都有伤。又是一天早晨,奶奶包了三合面的饺子,爷爷把饺子装在饭盒里,揣在怀里,再用大皮袄裹好走去马棚。可是,那天早晨,那个人却把自己吊在马棚的梁子上,再也没醒过来。他的老婆和大儿子只能躲在家里偷偷哭,因为他们只有和他划清界限,才能生存。他的小儿子天不怕地不怕,在爷爷和其他邻居的帮助下,偷偷用草席把父亲拖走安葬。
后来,那个逝去的父亲被平反,小儿子被组织安排了不错的工作。但是他和自己的母亲,哥哥再也不往来。
那个年代小人物的苦难,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青年怎么能理解呢!
我也是青年人,并没有不喜欢看《人世间》,演员,演技,导演这些就不说了。
剧里的生活充满了真实,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学习,到基层去锻炼。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她那个年代的故事。
我母亲读书的时候就经常要为建设去基层锻炼,除了上课,课余时间都要去参加建设,修水库,种茶树,造石拱桥……
那个时候科学技术还没有现在发达,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那时候都是人民一楸一锄,一锤一棒,一担一担的挑石头,泥沙,每一座石拱桥的一沙一土一石都是人民勤劳的血汗建成的。
那个年代通讯交通工具就更不用说了,去哪里基本都是步行,只有北上广有火车大巴,偏远落后的山村,只能步行,家里有一辆凤凰自行车比现在你买一辆法拉利还要拉风,全村的人都来围观。
现在国家富强了,村村通硬化路,家家有小汽车,国家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奔小康,中国的高铁通往国际,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前人对中国建设的辛苦付出。
经常听到一些奶奶在教育孙子孙女的时候说,我们要忆苦思甜,不要忘记历史。
但是孙子孙女会一句话怼死:“现在都智能现代化了,人都上月球了,不要和我说以前,你怎么不会原始社会。”
这一代的孩子没有吃过苦,出生现代化的中国,是他们的幸运,但是孩子应该学习,家庭教育引导和学校加强教育,让他们明白现在生活的甜是无数前人的生命和献血,泪水换来的。
我父母对历史是由衷的热爱,特别是他们生活那个年代的生活,他们能天天和我说不带重复的。对像《人世间》这样的年代剧,全家人都会一起看,可能城里人不懂,不理解,但人真的特别懂电视剧里人物生活的苦。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