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湖北土生土长的剧种
各种词典对黄梅戏的注释都有 湖北黄梅 四个字,根本没有安徽安庆 四个字,任何企图歪曲黄梅戏发展历史事实,也改变不了黄梅戏的发展和形成,湖北黄梅戏不叫安徽安庆戏!中国360个大小戏曲从来没有以什么 黄梅山、黄梅村、黄梅时节命名的,中国很多戏曲都是以县、州、府、省等地域命名的,黄梅戏以湖北省黄梅县命名,符合中国戏曲传统命名规则
国务院文化部认定黄梅戏起源和诞生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命名黄梅戏,1995年文化部授予湖北省黄梅县“全国黄梅戏之乡”(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黄梅戏之乡,非安徽),2019年2月湖北黄梅县凭借黄梅戏第五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9月国务院教育部授予黄冈师范学院中华优秀文化黄梅戏国家级传承基地(全国唯一高校,非安徽),公务员考试黄梅戏来自湖北也是正确答案!黄梅戏国家认可的是湖北省黄冈市,上世纪90年代初,港台地区只有黄梅调这种叫法,黄梅戏又名黄梅调
千年古县名黄梅,黄梅戏曲名黄梅,时白林和严凤英恩师丁永泉(原名丁老六)曾接受采访说:黄梅戏诞生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从湖北省黄梅县传入鄂赣皖三省毗邻地区50余县,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大师,尊重黄梅戏的发展事实!
安徽安庆宿松县在黄梅五祖寺旁仿建起五祖庙,从湖北五祖寺请来方丈,目前已改成五祖禅院,安徽安庆争完黄梅戏又开始争五祖禅宗文化了,不过安徽这个以湖北黄梅县五祖寺仿建五祖禅院不到10年历史,而湖北黄冈市黄梅县五祖寺在19年前(2001年)已经被国家文物部门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黄梅戏传统剧目在明末清初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市)形成,是源自湖北黄冈黄梅、广济、蕲春、麻城、蕲(浠)水等各县人真事和湖北民间传说,安徽自民国年间进行改换戏名和模仿,那年代没版权意识,1936年曾被安徽更改为怀腔、皖剧,不被世人认可,后复名黄梅戏
1949年湖北黄冈黄梅县人桂林栖担任安徽安庆首任书记,桂林栖酷爱家乡的黄梅戏,上任第二天开始找回流落各地的民间艺人,创办正规安徽省剧团、戏校,从江苏南京借调王少舫(江苏南京人),培养了严凤英!1953年安徽省剧团来湖北黄梅来学习,严凤英、王少舫多次向黄梅县名老艺人胡亚莎、张懿芳学习,带走一大批传统剧目录音,其中就有《双救主》(后被改编成《女驸马》,《董永卖身》,后来在桂林栖的支持下改编成电影《天仙配》,从此严凤英、王少舫闻名天下
2013年 8月9日,为纪念中共安徽省委原书记处常务书记桂林栖诞辰100周年,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召开“纪念桂林栖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桂林栖曾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的作曲家)也特别赶来参会,并撰文深切缅怀桂林栖,时白林先生说:如果没有曾圣希(原安徽省委书记)、桂林栖(原安庆市委书记、安徽省宣传部长、副省长、书记处书记)的关心和支持,就不会有黄梅戏在安徽的发展。
桂林栖曾任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黄梅戏的热爱和对安徽艺术教育事业的关怀,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后人。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培养黄梅戏艺术人才,2013年3月1日,桂林栖子女及亲属秉承先人遗志捐资助学,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设立我省首个黄梅戏教育基金——桂林栖黄梅戏教育基金会(不是以严凤英命名),每年度运营收益作为奖学金,用于奖励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
2011年中国第六届京剧文化艺术节在湖北武汉召开,开幕式就叫《凤还楚天》,京剧老艺术家们说:我们是来朝圣的,是回到了京剧老家!京剧创始人余三胜、余叔岩、京剧青衣创始人余紫云、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等京剧宗师都是湖北人,湖北也是京剧老家
京剧创始人三位并列,最早分为三派:余三胜(汉派,湖北人)、张二奎(京派,北京人)、程长庚(徽派,安徽人),余三胜和张二奎誉满京城时,程长庚还未在京城出名,北京市出版的《京剧发展简史》有记载,余三胜最早誉满京城!京剧湖广腔,汉调为京剧唱腔之母,京剧鼻祖余三胜(湖北黄冈罗田人)、京剧谭派鼻祖谭鑫培(湖北武昌人)1905年出演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让京剧世界闻名,京剧青衣创始人余紫云(湖北黄冈罗田县人)、京剧余派创始人余叔岩(黄冈罗田县人)等等京剧宗师都是湖北人,湖北人从不争京剧,安徽又何来黄梅之说?
湖北省黄梅县虽是一个仅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县,黄梅县所在的黄冈市经济也欠发达,但是人杰地灵,物阜民丰,不仅有以黄梅命名的黄梅戏,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
关于黄梅戏来源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说是从湖比黄梅戏流传到安庆的,另一种说法是安庆怀宁县的。安庆和湖北黄梅县交界,古时黄梅县发大水,黄梅县人卖唱把流传的采茶戏带到安庆,有人说古时安庆怀宁县有个地名叫黄梅阁,当地艺人会唱采茶戏而流传到本地安庆。黄梅戏来源真假无法考证,黄梅戏在安庆开花结果已成事实。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是安庆罗岭人,自幼爱好黄梅戏,她扮相俊美,唱腔圆韵,把流传到安庆的采茶戏加入安庆方言,使黄梅戏通俗易懂而受到国内外戏友的欢迎。她主演的黄梅戏老三篇《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被拍成电影,在华东地区曾获优秀奖。现在黄梅戏在安徽发扬光大,优秀剧目很多,如《小辞店》《王小六打豆腐》《打猪草》《乌金记》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黄梅戏已成为五大剧种之一名扬海内外。严凤英大师走了,在安徽大地黄梅戏后起之秀不断涌现,黄新德,蒋建国,马兰,韩再芬等一批艺术家,在黄梅戏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黄梅吐艳百花放。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