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出路,还在于政府引导,尤其是现代科技腾飞的年代背景下。
说回农民的本职,种地种庄稼,收获粮食,养家糊口。对国家而言,农业是保证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的根基,吃饭当然的头等的大事,是人活着的要素,它不可被移除。
过去十几年,农业生产过剩(我没有查阅实际数据,也只是大推,因为我本身没听过哪地闹饥荒),城市化进程加速,物价水平上升,生活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农民工群体的出现。
农民工出现的前提,一是农业劳动力过剩,国家和社会允许他流动;二是市场需求,建筑和其他劳力工种的扩大需求;三是城市化,不断扩大的城市容量,可以勉强收容庞大的农民工流。
由此,农民工出现,是社会的需求,是家庭和个人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思维转变的综合效应。
农民工回家,(具体来说,没做过数据研判,只一家之言)原因在于:一,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机械取代许多繁重劳力,这本是好事,却在资本操作下,成为剥削农民工的手段;二,市场饱和,从楼市舆论可以看出,大众对楼盘价格已经产生讨论,城市化和建筑行业必然受到阻力和影响,这也是制衡,而农民工没有劳动保障,公司解约了,自然只能回家;三,城市化减缓,政策制衡,对于非本地城市户口的人,生活有诸多不便,生活成本也高,所以还是回家。
因此,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农民工回流,我想反问,回流真的是件好事吗?短期内,经济效益确实有,但长期和社会安定角度来看,并无好处。
回到正题,也就是第一个问题。农民工的出路在哪?
第一,开发农村,让农村成为农民工“再就业”的基地,而且不用外出,不用到处跑,稳定了社会秩序。
第二,引入立体全面的农村产业结构,这点要落到实处,方有效果,也是核心,但很难。有多难?首先是清整腐败,其次是开放农民思想(可以从农民子女开始,因为有一部分农民子女受过教育),再其次是订立周密而全面的计划,精准到每个村,完成市场循环,处理掉那些沉疴痼疾、陈科旧账,统一思维,方可进步。
第三,整体优化社会循环,包括经济、教育、交通和部分体制,这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不一一论述。
第四,发展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中央的精神和倡导,但我要说,落到实处的科技发展,才是正道,首先要做的,就是精神和教育,因为事在人为,不是一朝一夕可成。
第五,统筹全局,制定“农村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围绕主旋律,制定依法扶农,依法管理农村的相关政策,保证各项举措落到实处,防止资本、官僚、黑恶势力、非法团体插足农村,寄生农村。
总得来说,保障农民工权利,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工作模式,让农民有家可回,有业可持,有路可走,有话可说,有法可依,有德可循。这,才是农民工的出路。
感请!要说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觉得,农民的出路还是应该在农村。
因为农村永远是农民的根基之所在,一个人如果他忘了本,没了根,无论他走到哪里,挣再多的钱,他的心就像浮萍一样,都是漂泊不定的,是空落落的。
虽然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固然十分繁华,但身在城市中的农民,常常也会感觉到这一切并不属于自己。外面的金窝银窝再好,也不如在自己老家的那个老窝呆着舒坦,惬意。
作为农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勤劳、智慧、吃苦耐劳,充分利用好现在的各种科技手段,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农村这个老窝,也建成金窝银窝。
如何让农民工回流?
那就要想方设法,让那些常年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门口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掌握更多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能,让他们在农村同样也能看到未来和希望!
试问,如果农民工在自己家门口,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能实现梦想,那么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