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除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之外,我最喜欢的人是史湘云。史湘云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婶婶养育长大。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她不似黛玉的心胸狭窄,也不似宝钗的心机深沉,更不似王熙凤的泼辣狠毒。她似乎是春天里的一滴雨,夏天里的一缕风,秋天里的一片落叶,冬天里的一朵寒梅。她是普通的,又是不平凡的。她笑由心发,性由情生,怨从身来,苦自命感,不娇作,不自卑,活脱脱一个人间的“俗女子”。
为什么喜欢史湘云呢?理由有三:
第一,史湘云活泼可爱、真诚洒脱。
史湘云刚出场时还是个小孩子,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一次宝玉、黛玉正在一块说话, 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湘云竟然大大咧咧地说:“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
第二,史湘云乐观豁达、热情豪爽。
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孤女,林黛玉寄人篱下常有孤寂之感,动辄则哭,多愁多病,湘云的命运也一样悲苦。黛玉毕竟还受过父母之爱。住到贾府之后虽说不似自己家里自在,但也有老太太的垂怜,众星捧月的照料。而湘云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自幼便失去父母,依靠婶母过活,即使有到贾府生活的机会,也还是含着眼泪嘱咐宝玉在贾母面前多提点自己,才得以过来的。即使如此之苦,她也没有像黛玉一样悲悲切切,而且还曾经开导林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她大说大笑,不把自己的悲苦命运放在心上,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湘云性格豪爽,气量阔大,没有半点虚伪做作,她身为女子,却常常以“真名士”“大英雄”自喻,爱穿男装,“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子”。她的豪气还在于她的“真”,她敢醉酒眠花丛、带头烧鹿肉,乃至要提岫烟、迎春打抱不平、被讥为“荆轲、聂政”。风流倜傥气概,宛若一个“巾帼男子”。在她的诗句中也不乏这种形象的写照,特别是那句“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把她的阔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娇憨潇洒,敢作敢为,全然没有小女子的娇作。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不仅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还带动宝琴等都围上来尝鲜,林黛玉就打趣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史湘云就还击她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最后,史湘云美丽才高。
《红楼梦》中描写史湘云最美的画面出现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美人花下眠,多美的画面,多动人的篇章。湘云虽不及宝钗和黛玉才高,但她才思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写得最多。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云的局面。
《红楼梦》写的是女性的悲剧,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史湘云这么可爱的女子,其结局也是悲的。史湘云后与卫若兰结婚,她对自己的“苏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但好景不长,由喜转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丈夫患病死去,湘云孤苦无依。
除了三位主要人物,我最喜欢刘姥姥。
作者将刘姥姥的出场刻画地尤为生动:一位朴实的乡下老人,领着呆呆傻傻的孙子,起了个大早赶着山路,风尘仆仆来到贾府,初见凤姐开口借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显窘迫和尴尬,令人嗤之以鼻。读到后来,刘姥姥二进贾府,竟让人佩服起来。她不似那些过河拆桥的浅薄婆子,乡下下了新鲜果蔬,她忙不迭地送给曾经帮助给她的人,虽然她知道,这些小玩意在富贵无极的贾府不算什么,刘姥姥的这份热忱和感恩令人动容。接下来的逛大观园可谓是书中的高潮之一,众人打趣刘姥姥,而姥姥很懂的人情世故,不卑不亢,将一位穷酸滑稽的乡下人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赢得了贾府的收纳。读到这,我不仅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起来,这份思量和处事,尽显现出刘姥姥情商之高。红楼梦的结局是悲,贾府衰败,人走茶凉,道尽了世道凄凉,而刘姥姥的存在更像是一剂软心针,她变卖家产,救出巧姐,让读者在无尽悲凉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