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 五年平辽的说法有待考证,即便是真,也不过才一年,离五年之约还早着呢!袁崇焕短短时间,重建关宁铁骑,一支能和后金野战的铁军。不但有宁锦大捷,更在北京城以少胜多击败后金。
害死袁崇焕的是有明代秦桧之称的温体仁。温体仁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钱龙锡,伪造罪名诬陷袁崇焕,并利用他和崇祯的关系,撺掇崇祯杀了袁崇焕,造成既成事实! 温体仁同时是《明实录》的主编,他利用职权,在《明实录》里大肆污蔑抹黑袁崇焕。
毛文龙(1579年-1629年),字镇南。山西太平人(今山西省襄汾县),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早年游荡江湖。万历三十年前后,通过继承伯父的世袭武职,为辽东海州百户,历任千总、守备,清河游击,又转往海州、盖州等地任职。大致在辽沈陷落时被后金俘获,后被释放回辽西。天启元年,通过其舅父沈光祚向辽东巡抚王化贞举荐,重掌兵权,任练兵都司,因贪功而制造“镇江大劫”,数千地下工作者全部暴露,除极少数人侥幸逃脱,大部分惨遭后金屠杀,毛文龙破坏了熊廷弼的灭金大计,受到了经略熊廷弼的痛骂。后弃城逃往朝鲜,但因巡抚王化贞、总兵张鹤鸣等人的庇护,反升副总兵,到皮岛招纳辽民。
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依仗明朝朝廷派遣的南兵和运送的钱粮,在朝鲜开皮岛镇,任皮岛总兵,又称“东江总兵”、“平辽总兵”,挂征虏前将军印。对后金进行过一些骚扰,但连战连败,收效甚微。后明又将旅顺游击张盘划归皮岛镇管辖,毛文龙与张盘不合,坐视旅顺陷落不救。在岛中不尊将令,贪污军饷,豢养私兵,杀良冒功,拘禁客商,凌虐难民,排挤同僚,统治极其残酷。天启六年宁远之战,毛文龙毫无牵制,因此受到天启帝的怒斥。为挽回影响,草率出击,酿成“鞍山驿惨败”。天启七年正月,后金派偏师进攻他驻守的铁山,毛文龙不战逃往云从岛,造成难民屯军被后金大肆屠杀的“铁山大劫”。
毛文龙没有来得及完成降清的全部步骤,因为他想配合皇太极占领山东,将来独占朝鲜称王!毛文龙实际已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随时可能倒向后金怀抱,毛的存在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他的死,受益最大的是大明。皇太极没有毛文龙配合攻破宁锦,皇太极才会甘冒奇险,生死一搏,走喜峰口,攻打北京!
对于明末这段历史,每每读之,既让人愤恨不已,又教人痛心疾首~少年继位的崇祯皇帝虽然野心勃勃,宵衣旰食却依旧无法挽回倾颓的大明江山,遂教锦绣山河陷于敌手近三百年~
一:少年人的心性原就不稳定
崇祯皇帝幼年丧母,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再加上爷爷万历皇帝又很不待他们这一家子,而自己本人又不是嫡子等种种原因~年幼的崇祯变得敏感多疑,要强自卑~往往别人的无心之语就能让他对号入座,思想半天~最是无情帝王家,深处波诡云谲的深宫大内,面对咄咄逼人的福王母子,自暴自弃的太子父亲,崇祯虽然贵为帝胄但却一直过着担惊受怕,惶恐不安的生活~
崇祯继位的时候才十七岁,本着对国家社稷的负责,他早早的放弃了游戏玩耍,开始潜心于治国谋略的学习。刚上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祸国殃民的魏忠贤集团,将朝政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随后,一遍清算阉党,一遍选拔贤能,大有刷新政治,中兴明朝的气象~
但当时的天下已经是乱粥一锅,西北天灾不断,东北满清虎视眈眈,朝廷之上深受魏阉之祸的文官集团骤起而兴,坐论风生缺无益治事,心头焦躁的崇祯帝病急乱投医,震惊于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一纸诏书将他从千里迢迢的广东招致京城,亲自垂询平辽方略~袁崇焕书生意气表现心切,指天划地,挥斥方遒~原本就是少年心性建功心切的崇祯皇帝不仅倾心折服~对他委以重任,言听计从,与求与夺~
二:五年平辽一场梦
童年的不幸遭遇,致使崇祯很难真心相信一个人,可一旦信了,那必然是无条件的倾心相托。
刚刚到任的袁崇焕开始在辽东大展拳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擅自斩杀了驻守葫芦岛牵制皇太极的毛文龙,消息传来的时候,崇祯大惊失色,但一想到袁崇焕的诺言也就忍气吞声不置一词,因为他要的只是结果罢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崇祯再也忍不住了: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叩关,兵临北京城下,京城局势岌岌可危,袁崇焕却以未奉明召不敢入京的理由,在通州一带狙击清军,之后因为形势更加危机了,才率军去京城勤王~
就此事而言,袁崇焕不仅无过而且有功,但是崇祯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袁崇焕赴任之际就曾做过不会让清军逾关而入中原的承诺,到现在显然是袁崇焕食言而肥了~
不久,又从前线传来袁崇焕卖米给皇太极的事情,这种盗粮资寇的行为令崇祯皇帝勃然大怒~严厉诘责,而袁崇焕却辩称他这是向蒙古人“卖米买马”,至于米粮为何到了满清手中却是一无所知~
前后这两件事,再加上之前擅杀毛文龙的事情,崇祯终于对袁崇焕失去信任,再加上彼时天下形势,五年平辽几同妄谈~崇祯皇帝深感自己被袁崇焕给愚弄了~对于背叛深恶痛绝的崇祯下令将袁崇焕千刀万剐~
三:从此不再信文人
文官出身的袁崇焕在崇祯心里埋下了一颗很不好的种子,而之后的杨嗣昌、陈新甲、洪承畴等人则进一步加深了崇祯对文官集团的观感,最后,东林党人自私自利,寡廉鲜耻,不顾危难,热衷党争的表现则促使了崇祯最终放弃对整个文人集团的期望,开始重新启用太监~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太监王承恩随同崇祯自缢于煤山之上,而衣冠堂堂的文人集团除少部分外,却穿戴整齐的在北京城外恭迎李自成。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欢迎关注过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