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区分看待,因为首先航母的甲板是多层复合结构,并非看的是单纯的钢板厚度。
飞行甲板的甲板钢采用的是扛冲击性的金属,比舰体的扛拉力金属还要强点。以美国航母为例,尼米兹级平均甲板钢厚度为500mm,有些地方为300mm。
不要以为这个厚度很低,它已经超过二战“俾斯麦”战列舰320mm装甲带的厚度了。
这只是一层钢板厚度,实际的甲板厚度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观察,它们是个钢板和钢架拼装起来的复合结构。联系“尼米兹”的其它部位可以对比一下:
飞行甲板:300-500mm
机库甲板:38mm
通道甲板:14mm
平均甲板:4-7mm
侧舷厚度:水线上38mm,水线下24mm
纵隔舱壁:13-16mm,有一道32mm
从拉起的战机挡焰板位置可以对甲板的大致厚度略窥一二,半米厚的飞行甲板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升降机位置也能很好的展现飞行甲板的厚度。上层是钢板,下层是支撑钢梁。
这是新建的福特级航母的尾部,大致我们可以看到飞行甲板的建造情形和钢梁结构。
一般飞行甲板还会专门划分成20个以上的修护区,因为这个部位是个经常磨损或砸弯的耗材,需要经常更换。如果打起仗来,甲板被炸毁,损管在海上就得完成临时更换。
上图是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体,这其实是航母的一种通用架构,即多层甲板设置。它舰体内共有9层甲板,纵向则分为18道水密舱段,所以单纯讨论甲板和舰体厚度没什么意义,船只并不是只做外壳防御的坦克,讲究的是整体的持续抗打击和作战能力。而且现代舰船中航母还属于那种特别重甲的战舰。大部分驱逐舰、巡洋舰之类早已是0甲了。
所以航母舰体通常要比甲板薄一些,采用的是抗拉力金属,对付风浪和海洋中的轻微碰撞、近失弹等会更好。至于防御则交给分割的水密舱室来完成,像航母这种体格的船只在损管在线的情况下没那么容易被击沉,它的生命就像老佛爷一样顽强。
弹药库方面是重中之重,航母为了维持攻击能力,本身就携带着巨量的弹药,这些东西是航母最大的隐患,不管是内部出事还是外部出事,可能都直接导致炸船。
所以弹药库是航母保护的最到位的地方,以美国航母为例,他们的弹药库多拥有500-800mm的钢板,而且还是分区分割放置,避免其中一个引爆就炸掉全部;所有弹药一律采用弹、引信分离结构,随用随装,坚决不放在一起。
此外,弹药库、油库这些部位还有64mm的凯夫拉结构防护。
就这还不能掉以轻心,弹药库被藏到航母最里面,由厚厚的船体舱室包裹,等闲炸弹是钻不到这个地方的。即便发生危机,因为弹药库在水线以下,所以紧急关头还可以放海水进去灭火和充当抑爆水套。
提取弹药需要经过:提弹/引信-组装-上机库/装机-上甲板/装机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十分小心,因为弹药从底仓提上来就等于失去防护,二战时有几艘日本航母就是因为炸弹换鱼雷后甲板和机库堆积了太多弹药,结果被美机轻易炸沉。
(顺便说句,毛子基辅级航母我上去过,明斯克号的弹药库属于分散放置,有专门的导弹库和炮弹库,舰体从上往下能看到深渊底部巨大的导弹银色弹体,感觉船体内到处都是弹药,不算多牢靠)
至于燃料库,现代美军航母没有燃料库,他们采用的是一次性加注的高能核燃料,用上十几年甚至半个世纪才更换一次。所以一般核动力航母所谓的燃料库,都是战机燃料的存放处,与常规航母的燃油库是两个情况。
“小鹰号”这样的常规航母装载有5800吨航油,另一半都装船用燃油了,而核动力的“尼米兹”则能装载12000吨,这些东西比炸弹还恐怖。二战许多航母完蛋都是给烧沉的。
上图是尼米兹级航母在通过补给舰添加航空燃料
现代战机耗费燃油极快,小鹰号那样的燃油只够战机正常出勤一周,所以航母在这方面对补给舰的要求特别高,真正打起仗来,不一定能保证油库是满的;现代常规航母又多是冷战时期留下来的旧货,所以相对来说这方面的设计可能没有人们想的那么超级坚固。
美军航母上油腻腻的小姐姐在给战机加注JP-5燃料,这种从事燃料工作的地勤通常都是一身紫衣,与燃料相关的管线和门也会做成紫色的。
不少燃油会干脆灌注到副油箱中待命,既是作为阻燃的保护,也能方便行动。比如一次出动10架长距离巡航的战机,就得准备20个副油箱,看着多,一个来回就没了。这方面根本不会有什么装甲防护,飞行甲板、船体就是防护。
至于核动力航母,核反应堆绝对属于重点保护对象,而且本着防护辐射,其本身也具备很厚的铅板和钢壳。据说美军航母对反应堆部分专门设置了达到百吨的装甲带,采用了钢材、复合材料、陶瓷等复合结构,至今对此处的厚度守口如瓶,但早年有种传言说是具备7米厚的“饼干”结构,所以每次航母需要更换燃料都要大动干戈。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按照防护能力:燃料库第一,弹药库第二,飞行甲板第三。
按照单纯钢板厚度:飞行甲板第一,弹药库第三,燃料库第二。
说到底,航母看重的并不是单纯的装甲厚度,而是全舰的生存指数。通过二战“企业号”航母得来的经验就是——别看厚薄,活到最后才是幸运E。
。水线位于上甲板钢板薄,水线以下的燃油库武器库舰体钢板厚。主要原因是对船而言,水线以上部分越轻越好,水线以下部分越重越好,这样可以降低重心,只有重心越低于浮心,风浪条件下舰船摇摆幅度越小,有利于舰载机起降,同时抗沉性能也越好。
二战时期,航母甲板都是木制或木钢混合结构,就是为降低重心。当时航母用钢大致分为结构钢和强度较高的装甲钢,虽然日本航母用的装甲钢比例比美国航母略高,可是防护能力远不如美国,大多一击就沉,就是因为日本装甲钢强度远不如美国装甲钢,只能和美国结构钢相比。换成西方标准衡量,日本航母几乎没有装甲。二战末期日本才研制出达到西方标准的装甲钢,但为时已晚。
二战以后,喷气式舰载机出现,无论重量还是速度都远超螺旋桨飞机,木制甲板不堪重负,美国不得不采用高强度钢板来给甲板和上层建筑减重,理论上强度增加一倍,钢板厚度重量就可以减少一半。美国先后研制出HY80,HY100,HY130一系列高强度装甲钢,由于价格昂贵,用量不大也就十几个百分点,多用在甲板和上层建筑。以1961年服役的8万多吨企业号航母为例,其甲板钢厚度2英寸约50毫米,水线以下舷侧钢厚度则是150毫米,但甲板钢强度高,所以甲板防护能力和舷侧钢接近。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