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碑抑帖之论,阮元首先提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格外强调。《广艺舟双楫·尊碑篇》两人的话,有它对的一面,也有它不对的一面。“汉帝、 秦臣之迹,并由虚造”,《阁帖》所收材料,有的凭空伪造,有的传摹失真,主编人王著学识不够,上了大当。
钟、王、郗、谢诸帖,钟帖辗转传摹,多少有些问题。王门各家以及郗鉴、谢安等帖,其中也偶有羼入唯品,鉴定不是顶精确,也是事实。但北朝碑刻包括造像在内,其中书迹有好有坏,差别很多,不似汇帖内容一般都经过选择。何况,原石书丹,经过刻工之手,未必件件能保持原样。北魏、北齐造像最多,一部分乱凿乱刻,大失真面,又一-部分连写手也不佳(如《广武将军碑》、《郑长猷造像》),我们不能以为“凡古皆宝”。刻手优劣一层,阮元、康有为两人好像都没有想到。他们认为凡碑皆好,这是偏见。今天我们看到历代书法的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都比阮元、康有为看到的丰富得多,证明他们的话是有局限性的。
诚然,文学艺术都是群众的创造,书法也不例外。北朝大量碑刻被发现,形成了书法艺术上突出的一种“书体”,后世称为“北魏体”。这批碑刻,在群众创造的基础,上通过后世书法界人士的选择,提炼出若干精品,如《张猛龙碑》《郑羲上下碑》《石门铭》、《张玄》、《李超》、《刁遵》诸墓志,《始平公》、《孙秋生》公认为北魏体的代表作。除《石门铭》明署王远书、武阿仁凿字,《始平公造像》明署朱义章书,《孙秋生造像》明署萧显庆书,《郑羲上下碑》传为郑道昭书之外,大多数不知书人、刻人姓名。我们不迷信书家,但应该承认从“碑群”中提炼出来的精品是好东西,可与汇帖中若干种二王名品相提并论。
康有为书中有《尊碑》、《备魏》等篇,《备魏》篇陈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的看法。他书中并且标立“碑学”“帖学”的名称,说“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把碑与帖对立起来,那也是偏见。明朝人对帖学功夫最深,书法名家如祝允明、文微明、王宠、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维、承宋、元传统,大有发展。这一事实, 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清朝前期书法衰落,主要原因在于清代统治阶级借以笼络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格外严密,一般知识分子从小就学习“馆阁体”小楷,注意端正匀净,不许有破体俗体,过分拘谨的结果,失去了艺术意味。好比妇女缠小脚,后来即使放大,也成了病态。
书法上的所谓碑学,应该包括秦篆汉隶在内。世推邓石如为碑学第一家,他的成就,主要是篆、隶,楷书犹在其次。清朝一代书法名家,前期数王铎,中期推伊秉绶、邓石如,晚期有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中晚期书家都是得力于碑学或参法碑学的,他们在我国的书法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篆隶与榜书,还超过元、明两代。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书法艺术,不能厚古薄今。
我们学习书法,应当兼收碑帖的长处,得心应手,神明变化,没有止境。我们对待历代碑帖,都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绝不可盲目崇拜,也不能一笔抹杀 。
碑与帖的区别
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据清代《说文》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3种用途,即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
帖最早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于是把它们刻在木头、石头上,可以多次拓制,这样就把刻于木石上的这些原来的墨迹作品及其拓本统称为帖。
认真概括起来,碑、帖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1.制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没有文字,后来为托顽金之坚以期永垂后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并且从最初的随意刻画到庄重严整、一丝不苟,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所以书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唐以前的碑多不署书者姓名,可以看出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即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也照样收入,很少顾及内容。
2.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才开始有行书入碑。草书刻碑除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多数是诗文简札,所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
3.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是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虽然有一面字的,但也有两面以至于四面刻字的。丰碑巨碣动辄丈余高,气势宏伟。帖因为多取材于简札、书信、手卷,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长则一尺至三四尺,呈横式,多为石板状,只在正面刻字。另外,帖有木刻的,碑则绝少。
4.制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书丹上石,即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经镌刻。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风格上的变化,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还有的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艺术情趣,有极浓的金石味道,非毛笔书写所能体现,实际上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墨摹下来,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再拓印上石,最后刻,比碑多出两道工序。虽然程序复杂,但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毕肖,每道工序均不得搀入己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
到底学碑还是学帖,我个人认为均可,看自己喜好,但不管是学碑还是学帖,要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