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继涑的行书对联:“绕砚龙香晴戏墨,隔帘莺语晓催诗”自己很喜欢并一直收藏!
这幅拓片是我2015年在山东孔府内一文物商店购得。这之前,我还不知孔继涑何许人也。因为喜欢他的字,也由此开始了解孔继涑。
孔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曲阜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他成名得益于自我宣传的结果,也很有戏剧性!23岁时(乾隆十三年),皇帝到曲阜祭祀孔庙,他负责在御前进讲《周易》。我理解可能是一种仪式。于是他把《大学》首章写成四幅“联屏”刻成石碑,立于孔庙“金声门”左侧。等乾隆帝瞻仰孔庙时,看到“联屏”上的字迹各个虚怀若谷,笔笔通神,反复品味,忍不住连声称赞。从此孔继涑的书法就名闻天下。
这个金声门就在现今孔府大成门中路(2015年儿子山东上学,我们特意去了一次)。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著名的大门,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与东西门共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就是那个当年放“联屏”之地...
说起孔继涑的成功确很励志。他自幼聪敏好学,才华超人。十多岁开始跟随张照学习笔法。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是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的,并最终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张照在这其中贡献成就不小。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流派纷呈,格外兴盛。当然就有张照、汪由敦、孔继涑等人,
孔继涑与张照为翁婿关系,本来定好张照之女为孔继涑之妻,但未婚而张照女儿就因病先逝,不过孔继涑与张照一直保持着翁婿关系。想来这也许就是彼此的缘分吧!
孔继涑因得其笔法,有“小司寇”之称。他于玉虹楼苦练12年。他的《玉虹楼法帖》广刻张照各种书体,也是研究张照书法艺术以及乾嘉帖学的重要资料!
中年后孔继涑近学苏、黄、米,晚更学欧、虞、颜。精于鉴别碑版,代表作有《玉虹楼法帖》、《鉴真帖》、《摹古帖》,又《国朝明人法书》并行于世。有了名师再加上自身努力,想不成功都不成!
他书写的著名《致刘墉札》现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致刘墉札》率意天成,茂密遒绵,通篇燥润相间,满纸氤氲,意韵十足。该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写就,是年孔继涑三十七岁。他虚心求教刘墉、探讨书法艺术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此不多说!
现在看来,资源和人脉是促成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定律在当时的社会还一样适用。
当然,历史终究是有遗憾的。孔继涑结局则有些悲凉:种种原因,最终他被亲族加了“房屋越制”、“念咒语发旁枝”、“妄图篡位”等“罪名”,开除其家族,死后不准进林。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秋季不幸染病而死。葬于曲阜城西大柳村前。
这幅字是真漂亮,我很喜欢。并由此记住了孔继涑。
我的硬笔书法(献丑了)
中国书法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史,文字在历史中的演变和一个朝代某一种书体的盛行,都能清晰的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都记载了这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大事。举个例子,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就是从侧面记载了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还有苏轼的《寒食帖》,反映了宋朝发生文字狱后,苏轼左迁至黄州心情苦闷忧郁而写下的千古名篇。纵观这些经典法帖,都倾注了书写者当时的情感,而且都与生死相关,加上书写者非凡的书写技巧,所以让人看了以后总是有美不胜收之感,而且引起无限遐想,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当时的历史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留下来的这些书法中的经典法帖,让人喜欢的原因,就不仅仅是字体本身的美感,还有无尽的内涵。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