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东周时期的学说派别,曾经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也是很辉煌的。
东周时期听起来也许会有些陌生。如果说是战国时期,那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对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个时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非常特殊,想必大家听过春秋无义战,战国无君子!这其实就是社会结构遭到根本性破坏,我们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遇到挫折可能会就吃一蹶不振了。我们是越是危难时刻,越能激发自身潜能的民族。为了自救全民族的人才都想破脑袋思考,如何拯救这个民族的重大问题。于是提出了各种想法,诸子百家的思想,如果有心去看一看,其实都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有序。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去思考。
而其中的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较为突出!这些思想拿出来在国家治理上实践成功过的有法家、道家、儒家!法家强秦崛起,道家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为后面汉武帝打匈奴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儒家大家都知道,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伴随了我们两千多年。为什么墨家怎么就没有得到实践呢?我们现在的人去看,墨家的思想也很先进啊!
墨家提出: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等。现在看来都是非常之先进的。为何就没有得到推广与应用呢?
一个是这种思想,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出来之后,受到了打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那个人们探求治国理政的特殊时期,墨家在墨翟离去后没有像儒家那样再诞生出非常厉害的继承人。推广和应用的机会自然少之又少。而且就以节用来说,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节用就是在让一个饿了三天的乞丐看到肉包子还要求他在吃包子前沐浴更衣一个道理。墨家的思想,没有应用的良好土壤,没有名人宣传。
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为其进步性而出现燎原之势。那是因为我们解决了温饱,我们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了。之所以会被人们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来。那也是清末民初,在那个受尽屈辱的年代,我们这个民族又做起了两千年前古人做过的事,又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思考。翻阅历史,寻找典籍。我们在里面发现了墨家这一思想。也有人借用西方的东西。明治维新不就是吗?说到这里想必各位朋友应该能够理解过来。
这是凭空出现,而是有一个民族性格和一个民族历史等等有关系的。
墨家的实质,就是武士儒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春秋时代出现的“刺客”、“侠客”的理想,其创始人墨子师从孔子的关门弟子子张一派,本质上还是儒家,只不过是武士族群的儒家,讲究“兼爱”(寻求统治者的保护,类似于“保护伞”)、“非攻”(成为统治者利益的守护者),目标是在国家“白社会”的基础上,再建立一套“墨社会”的行为规范。
“墨社会”到战国末期的秦国,表面可能获得了社会的最大认可,大概率是他的领军人物嫪毐被秦王嬴政尊称为“假父”,收获了“墨社会”势力以巩固王权。
秦国韩系力量的成蛟叛乱,极大可能就是嫪毐带领作为地下势力平定的。
而秦王嬴政后来镇压嫪毐的行动,其实更大可能是将秦国墨家平民“墨社会”势力收归己用,后来秦国再掌握“仲父”吕不韦控制的文士儒家“白社会”力量,就完成了内部势力的集中,为其一统天下打下内部基础。
秦王嬴政的先辈秦孝公嬴渠梁与墨家就与墨家女侠存在缠绵的爱情传说,但他是道家贵族,对方则是儒家平民身份,所以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
所以后来秦始皇对于墨家人士有着“迷之自信”,齐地的墨家巨子徐福以他的“墨社会”手下的身份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欺骗了秦始皇两次,秦始皇觉得徐福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这是根本因素。
后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的“武儒术”就开始恢复成为儒家势力了,没有必要单独成为一个学派,开始销声匿迹了。
后世的“文举子”的“文科举”其实就是“儒家平民考试”,“武举子的“武科举”则是“墨家平民考试”。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