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都说,是有一些观点说雍正皇帝是暴君,理由是对高官的打击,包括曾经的心腹年羹尧、隆科多;对自己兄弟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裪、十四弟胤禵的铲除;实施的文字狱。推行乡绅一体的赋税等政策,遭到很多官员、乡绅、士子的反对。
上述的情况,在雍正朝确实存在,但是并非一些观点所说的血腥,也不因此说明雍正就是暴君。
第一,清理贪腐心腹。雍正并非不重视自己的心腹,年羹尧、隆科多、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都是雍正倚重的大臣。但是年羹尧、隆科多都没善终,被雍正干倒了。原因在于这两位的贪腐。可以说这位雍正的宠臣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年羹尧的骄横霸道、贪污是有目共睹的。年羹尧插手朝中人事安排,培植党羽;收受贿赂,卖官鬻爵。隆科多的贪腐在表面上比年羹尧有所收敛,但是两人插手朝政,任用官员的性质一样,年羹尧任免官员称之为年选,隆科多任免官员称之为佟选。年羹尧权力鼎盛时,对于雍正也是大不敬,他指挥的军队只听命年大将军的,皇帝也指挥不动。
早期,雍正皇帝要用年羹尧、隆科多力量牵制八爷党,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八爷党铲除之后,年、隆两位仍然不收敛,岂能再容忍?雍正对于年羹尧还是比较厚待的,一再释放信号,分化年党,警告让他收敛,但是年羹尧置若罔闻,自己作死。
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推行改革,是雍正实施的政治主张,也是强国强军的重要举措,但是年、隆都没有深刻理解,在权力高峰时利令智昏,撞到枪口上了。
第二,为了政局稳定,清除八爷党。雍正继位后,先是拉拢八弟胤禩,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中八爷党占了两位,胤禩与大学士马齐,雍正向胤禩示好,目的是稳定当时势力强大的八爷党,避免冲突,政局不稳。
作为同父同母的十四弟,本来应该与雍正最亲近,但是恰恰相反,与八阿哥走的最近。因为从小得到母亲乌雅氏的宠爱,处处与雍正较劲,雍正登基后,仍然不拿这个皇帝哥哥当会事,犯了大忌。未登基前,皇子们都是兄弟,登基后皇子与皇帝就是君臣,彼此的关系发生了巨变。任何时候,皇权都不容侵犯,一旦其他势力威胁到皇权,只有死路一条。雍正对皇兄皇弟的清洗,不是暴君问题,而是权力斗争。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也是清除了太子李建成和兄弟们的势力。
从人伦关系讲,雍正铲除八爷集团是手足相残的悲剧,雍正因此落下骂名,然而从政治影响讲,稳固了皇权,稳定了政局,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八爷集团不倒,雍正大刀阔斧的政治、经济改革无法推行。
第三,乡绅一体赋税等改革,侵犯了官员、乡绅、士子的利益,遭到抵制、反对。在中国,官员、乡绅、士人都有特权,身上背负最重压力的是百姓。乡绅一体,将赋税摊到土地里,谁的地多交税就多,减轻了土地很少或者已经没有土地的农民的负担。国家税收增加,百姓赋税减少,自然有利国家,有利百姓。但是官员、乡绅、士人的就不乐意了。
第四,耗羡与养廉金对于官场陋习的冲击。官场的陋习由来已久,官员靠贪腐发财,改革触犯官员利益,自然受到反对。但是官场陋习不除,贪腐就难以治理。耗羡归公,减轻了百姓负担,也打击了贪腐行为。结合高薪养廉,官员们官俸薄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第五,文字狱盛行。其实不只是雍正时期,在清代其他朝代也有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一句诗就可以招来杀生之祸。清朝为了强化他们的统治,贯彻他们的思想,对于反抗者、有不同观点的,都实现过镇压。扬州十日屠城、嘉定屠城、文字狱等等。这是清朝统治集团的本性所决定的,并不是一个皇帝的所为。
相比之下,雍正皇帝在清朝皇帝中最为勤勉,打击贪腐力度最大,不拘泥于官员与他的个人关系,谁腐败就法办谁。对于官员的任用,也是唯才是举,并不看重出身背景,只要忠诚能干,两位干将田文镜、李卫都不是科举出身,却一直得到重用。
因此,说雍正是暴君,不符合史实,说他是强权皇帝,杀贪官不手软的皇帝倒是符合。
人无完人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雍正,甚至可以代入所有的伟人。从父皇康熙皇帝手里接下了帝位之后,雍正皇帝由原本的四阿哥转变为权倾天下的皇上,面对的并非是四海升平。对外青海卢布藏丹津叛乱、西南少数民族的不稳定因素。对内八王党对帝位的觊觎,让雍正片刻都不得闲。
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中,发布的一系列改革在乾隆即位后效果都相当明显,作为一个在位短短十几年的帝王,至少在政权统治方面获得了一致性的好评。
至于评价为暴君,个人觉得要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待,对于储位斗争中使用的手段来说,将一干兄弟王爷圈禁,这是封建帝王家争权夺势必要的。自古成王败寇,除非本人只希望做个闲散王爷,毫无抱负理想,否则必然会遭到当权者的排挤甚至迫害。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雍正帝是个勤于政事,带给清帝国好处远大于弊端。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