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经历了近代历史的封建王朝,清王朝所处的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正向着国家化、工业化和民主化奔流。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在肯定其曾经创造的巨大贡献时,仍然不得不强调清朝历代执政者面对民主化潮流中所采取的“率组旧章、持盈保泰”的保守态度,有清一代。清朝晚期,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巨大变局,清朝统治者先后失去了三次改革机遇,历史给与了清王朝三次改革的机会,但是清朝统治者却因为不愿失去手中的权力而不肯进行改革,最终被历史淘汰出局。
第一次,道光时期,鸦片战争的战败没能让清政府痛定思痛,奋发图强:
发生在道光皇帝时期的鸦片战争扯掉了清政府身上最后的遮羞布,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军事上全面溃败让清政府在政治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开了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先河,也让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道光皇帝面临着他的祖先们所从没有遇到过的历史课题。道光皇帝至死也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失败对于这样一个大帝国来说并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清朝的统治者们并不能从这场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并在战后继续可笑的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就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实力的实力并没有达到悬殊,尤其是双方在武器装备上也并没有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那么大的差距,但是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的请政府最终还是在战争中败北,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和大臣们也没能总结教训、发愤图强,弃旧维新,在很多方面,道光皇帝仍然拒绝改革,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得过且过的又做了十年皇帝,对于王朝的积贫积弱,他束手无策,毫无变革。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留给儿子咸丰帝的,是一个更加危机四伏的帝国。
第二次,同治时期,恭亲王主导的同治新政被慈禧等保守势力节制:
辛酉政变后,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废黜了 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而开始了清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全新政治模式。两位皇太后中,慈禧太后最热衷于朝政事务,而两位亲王中,恭亲王的才华和能力也远在醇亲王之上。这一阶段,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能力有限,对于朝政事物的处理心有余力不足,所以基本上,具体朝政事务德尔执行由恭亲王负责。同治时期,恭亲王奕䜣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开始主导实行了同治新政,所谓的同治新政实际上也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恭亲王集团派出留学生出洋学习,还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机器并创办了新式工厂,一直拒绝改良的清政府开始出现了一股维新图强的新鲜空气,但是同治三年清军收复金陵,太平天国运动覆灭后,新政的推行者恭亲王奕䜣就开始受到了整饬。同治新政也随着恭亲王的的失势而人亡政息,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再次阻塞了中西交流、搞改革朝政的渠道。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开始之时就受到了朝中保守势力的牵制好攻讦,而表面上支持洋务运动开展的慈禧太后实际上也暗中支持并利用保守势力对权力是件煊赫的恭亲王集团进行牵制。从而平衡朝中各派的权力,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第三次,光绪时期,因为朝廷内部的矛盾致使戊戌变法被葬送:
面对甲午战争中大清帝国败给蕞尔小邦日本的千古奇耻,痛定思痛的光绪皇帝不愿做亡国之君,遂开始变法图强,而这场发生在戊戌年的变法运动也是历史给与清朝最后一次图强维新的机会。然而,慈禧太后集团以个人权力和个人恩怨为重,以社稷福祉和民心民意为轻,悍然发动了戊戌政变,将这场原本大有希望的清王朝内部改良运动葬送。这也是清朝面对危局的最后一次改良机会。这场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让清政府内部的改良势力遭到打击,同时也让国内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看清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使其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几年之后更切合实际且力度之大的清末新政却因为使劲了民心而为时晚矣。
清王朝同中国历史上其他皇朝所处的时代不同,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列强:英、美、法、德等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资产阶级民主化,而像日本和俄国这种仍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也经过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和改革而逐渐强大。反观面临生死存亡的清朝,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大幅度的改革,但是对于其最基本的制度-皇位继承制度、八旗制度等却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反而以不变应万变。自私自利的满洲贵族们自残自戕,堵塞革新道路,错过维新机会,面对三次历史给与的机会而不肯改革鼎新清朝,最终被历史无情淘汰出局。公元1912年,隆裕皇太后签署《清帝退位诏书》,入关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至此退出历史舞台,数次错过历史改革机遇的清朝皇室也悔之晚矣。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应该没有后悔过。
除了天下万民百姓,清朝皇室更在意自己的地位和统治。晚清的洋务运动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无论是什么自强求富,驱除鞑虏,最终的目的还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不使外国人影响自己的地盘和统治。那怕是百姓再苦再穷,只要他们不造反,不反对自己,清朝皇室就可以容忍。但是外国人的入侵让清朝皇室感到了一丝丝危机。他们弄变法,改革,是想如果没有成功把外国人赶出去,自己对百姓也有个交代,愚弄百姓,让百姓认为清皇室在努力为百姓着想。而从洋务运动中钱都进了大臣腰包里这个现象来看,无论是顽固派式改良派,应该从来都没想过让改革成功。其心可诛!!
清王朝是封建统制,中央高度集权。而要改革,效仿别国,似乎对清王室的中央高度集权都有所影响。英法德君主的权力都受限制,君主立宪,让清王室非常不爽。而美国就更别提了,三权分立,更不利于清王室的统治。所以慈禧太后想效仿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但是由于各种的掣肘,最终也以失败结束。
其实也就一句话,不论怎么改革都会影响清王室的统治,所以清朝皇室并不希望改革,有什么后悔的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