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负刘备的期望,辅佐刘备打下了江山。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本可养精蓄锐,将身心放在治理国家内务之上,为何还要多次的挥师北上?我们今天来分析下当时的局势,我们便知道为何诸葛亮要一直坚持北伐。
首先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蜀汉能够割据益州地区,这和当时的中原战乱纷纷,人口出现严重流失等因素脱不开关系。当时魏国大臣给皇帝写的奏章中曾言,魏国人口全部加起来,还没有汉朝一个大郡的人口多。虽然是夸张了,但是也说明了当时中原的经济、社会形势等,在战中被破坏的很严重。当时的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的坐镇,很大程度上免于战乱。从北方流窜而来的难民,在当地反而是有着大展拳脚的机会。
孙策的队伍中,大将张昭就是从北方过来的。刘璋的东州兵,就是依靠着荆州的流民组成的。如果北方在战后,经过了足够时间的休整调息。就算是整个南方地区全部的整合一起,也没有办法抗衡经济恢复后的北方地区。这种情况也不是随意猜测,在这之后的历史中,就有着验证。隋代表现的就很明显,一直到了唐代,这种北方富庶南方贫瘠的现象才有所改善。所以对于孙刘大军来说,他们可以占据南方,只不过暂时的事情。
而诸葛亮是一个有着极高远见之人,他自己深刻的明白着,益州这块小地方,自己就是再怎么发展,最后也就是这么个程度了。但是一旦让自己把中原地区统一起来,再统一南方地区就是迟早的事情了。这其实是当时蜀汉的”王业不偏安“的大背景下造就的格局。中原的战乱给了刘备大军割据南方的机会,中原一旦恢复了稳定,南方再无割据可能。
历代历史中,有人认为北伐的另一个原因,是想重新引起中原的动乱,阻挠或者说是尽可能的拖延着北方的经济复苏。这个其实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的原因,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曾经明确表示过“天下有变”,但是现在天下趋于无变,那自己就让他变化。
除此之外,诸葛亮到底为什么有着底气,可以引起中原的动乱?就仅仅凭借着四川地区的兵力,就要去对抗中原?其实这是和曹魏的兵役制度有关。曹魏的时候,因为战争造成的人口流失,军队中很容易会出现逃兵的现象。曹魏就制订了变态的制度,当兵就要世世代代的当兵。平常在家就是务农,战时会被派去打仗,家人作为人质。只要是在外战死,妻子立刻改嫁,继续生小孩。
虽然保证了当时在特殊时期,自己仍然有着 兵源可用,但是他们的成本是远远的高于蜀汉大军。这种制度也很容易引起士兵的不满,每次打仗的时候,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士兵引起争端的事情。虽然蜀道路途艰险,但是曹操每次打仗,都要调动全国之力前往关中对抗,实则是牵一发动全身。
根据这些原因,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征集兵力的时候,造成诸多国力损耗,同时激化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方经济复苏的时间。蜀汉大军一旦看准机会,就会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就算是没有机会,蜀汉大军也会保存国力、兵力,巩固在蜀汉的统治。
看似诸葛亮冒进,实则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不得说对于诸葛亮是衷心的佩服,厉害厉害。
谢请。
自赤壁大战,刘备得据江南,从而西向得蜀川,成三分天下。荆州尚在时,蜀国国力倒也位居第二,还有一丝争衡天下的机会。自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托孤白帝,可以说蜀国已经是元气大伤了,在三国之中实力最弱,此时诸葛亮反而六出祁山,力图恢复中原,可以说不是智者所为。但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第一,诸葛亮初心不变。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便分析天下三分,并且为刘备谋划了争夺天下的战略,就是荆州、益州同时北伐,从而号令天下,匡扶汉室。虽然后来荆州已失,但隆中时说的匡扶汉室,诸葛亮一定没忘。因为他深受刘备知遇之恩,又在白帝城被托孤,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恩情必然需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也许有人腹诽刘备对诸葛亮没什么恩情,但千万别忘记,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最大的恩情了。所以,诸葛亮无论是为了匡扶汉室的理想,还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都必须要北伐,无论成败,总要对的起自己的初心。
第二,蜀国疲敝,必须以攻代守。益州之地,号称是国富民殷,高祖之资,而汉中则占据剑阁之险,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这里看来,蜀国好像是难以攻破,长治久安的。可是实际上,蜀国肯定不能和魏国来比持久。首先,蜀国人口稀少,兵丁不足,和魏国相比实在相去甚远。其二,蜀国偏安一隅,人才凋零,经世济纶的人才实在太少,而魏国却是人才辈出,连徐庶到了魏国都不见重用,即便是徐庶不愿意尽力辅佐,但魏国和徐庶相当者实在不少。所以说,蜀国这个小国和魏国来比持久,只能是慢性死亡。为了争一线生机,诸葛亮是必须发动北伐战争的,不要说没希望,至少第一次出祁山是很有机会的,可惜败在了马谡手上。
第三,刘备遗命。刘备临死前托孤诸葛亮,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就是要诸葛亮去恢复中原的意思,所以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那么这里诸葛亮是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很明显不是,他是担心不能克服中原,完成刘备的遗命。
虽然不是智者所为,但诸葛亮却始终鞠躬尽瘁,以致最后病逝五丈原,此间忠义,深为敬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