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无疑是最符合岭南气候特点的——晴则骄阳似火,雨则暴雨倾盆……典型的高热潮湿天气。很多人此时不舒服,身倦乏力,不思饮食,关节酸痛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指出,夏日要注意保健养生,祛暑、化湿、扶阳三不误。
祛暑:“阳暑”勿喝藿香正气水
岭南的夏日,气温颇高,聂斌指出,暑为夏季的主气,中暑分“阳暑”“阴暑”,预防与治疗都要分清。
最常见的是“阳暑”,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阳暑”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等。
预防“阳暑”,要避免长期待在暴晒高温环境,劳作、游玩一段时间后,就要到通风阴凉处纳凉,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凉水洗脸以降温;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尽量少喝冰水;随时警惕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的前兆症状,则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做好防暑降温补水的措施,严重的须马上到医院救治。
治疗上,如果轻度发热,建议首先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毛巾到不滴水,折叠放在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也可增加排尿次数,促进降温。
治疗“阳暑”,还可以用白虎汤加竹叶。
材料: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竹叶10克,粳米50克。
做法:加入三到四百毫升的水,熬成粥水即可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效。
“阴暑”也非常多见,症状是发热恶寒、吐泻、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
预防“阴暑”,要避免“热身”冲“冷水凉”、在空调冷气房进进出出等。推荐“防暑和胃饮”来预防“阴暑”。
材料:藿香3克,香薷3克,麦冬或陈皮3克,生姜两片。
做法:以上材料加入200~300毫升的水,煮沸后可适量加入冰糖,即可饮用,此茶起到清暑散寒、化湿和胃的作用。
而治疗“阴暑”,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治疗。聂斌特别提醒,中暑后如果不分“阴暑”“阳暑”,一味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那对于“阳暑”者可谓“火上浇油”。
化湿:巧用陈皮做汤水
高温、雨水带来湿热气候,中医认为,湿伤人体阳气,同时也伤脾阳,可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调,出现不爱进食、疲劳、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如何夏日化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推荐好好利用岭南道地药物——广东陈皮。
一说起陈皮,很多人只记得它擅于化痰止咳,其实它的功效远远不止。陈皮还适宜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咳嗽多痰等患者服用。暑热之际,建议可巧用陈皮做汤水。
陈皮老鸭煲冬瓜
用料:陈皮10g,鸭肉500g,冬瓜500g,薏米50g。
做法:鸭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冬瓜切成与鸭肉般大小的小块,放入清水20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药材,同煮1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老少咸宜。
陈皮绿豆百合糖水
用料:绿豆200g,陈皮10g,百合50g,冰片糖100g。
做法:绿豆加水煮沸后放入陈皮、百合同煮1小时,放冰糖调味后放至室温饮用
功效:消暑解渴、宁心安神。
陈皮普洱茶
用料:陈皮3g,普洱茶10g。
做法:两者放进沸水中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消食,减肥消脂。
扶阳:灸疗外治助养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夏天火辣辣,养生保健却还需要扶阳,“夏日难道不是人体的阳气最盛的吗?”
对此,聂斌指出,夏天确实是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也是阳气外发而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也正是最需要固护阳气之时。道理如同深井凉水:阳气盛于地面,反而地下阳气最虚,哪怕外界温度最高,夏季喝深井中的水也是清凉的。
空调、冷饮、晚睡、贪凉都是损害阳气的做法,夏季的饮食应着重健脾利湿、行气化痰,夏季多摄取豆类、瓜类这类健脾祛湿的菜肴,摄取一些姜、葱、蒜也有扶阳的作用。除日常生活保养外,聂斌推荐了几种用灸疗扶阳的方法。
艾灸
艾灸的纯阳温热作用可以祛散人体的寒湿邪气,温通人体经络,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畅通。在夏天,扶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30分钟,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选择肺腧、风门、身柱、足三里等,进行灸治,还可以很好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火艾灸
在背部依次垫上药膜(扶阳之药,附子、干姜、肉桂等制成药酒)、干毛巾、艾绒,点火烧20秒,再用湿毛巾扑灭。这一疗法可促进药气通过皮肤由表皮渗到真皮、骨骼、关节中去,透达周身,酒助火烤,火借酒威,使风寒去除。可明显改善阳虚体质,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三伏天灸
以“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甚至“冬病夏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