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世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存在一定争议,但毫无疑问,秦始皇的举动禁锢了思想繁荣,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文化,是毁灭性的打击。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也存在争议,但自汉武帝开始,儒家逐步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事实。
一、“焚书坑儒”的争议
秦始皇焚书是事实,不过,他并不是所有的书都烧了,焚书针对的是六国史书。毫无疑问,儒家很多典籍都在此范围,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秦始皇坑儒,坑的主要是方士,当时的方士统称“儒”,跟我们现今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但也有不少儒家人士受牵连被坑。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争议
《史记》记载,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建议中,提到的说法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出自班固的《汉书》。
后人以此认为,汉武帝时期存本不存在,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我认为过于学术化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意思上已经等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焚书坑儒对儒学的影响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禁锢,二是学术断层。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形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是在这个看似混乱,百家争鸣的时代,先人的思想才得以精炼萃取,成为融入我们骨髓的共同基因。
无疑,焚书坑儒导致思想禁锢,人才凋落,文化凋零。秦始皇时期没有大思想家诞生,就是例证。即便叔孙通这样的大儒,也是到了西汉才崭露头角。
焚书坑儒造成的学术断层,更是致命的。中国很多经典,就是在那个时期遗失的,如《尚书》、《左传》等,虽然后期陆续找回一部分,但一是不全了,二是真假难辨。
很多著作,只能靠存世的老儒生,凭着记忆默写恢复,结果导致经义混乱。西汉末年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焚书坑儒跑不掉罪责。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的影响
西汉立国之初,信奉的是黄老学说。自汉武帝开始,确立儒学显学的地位。虽然光武帝对董仲舒的建议是“解剖式”接受,即把对他有利的部分,如新王改制、更教化易服饰等,全盘接受;把对他不利的,如天人感应等,弃之不用。
汉武帝被董仲舒的思想打动,大力兴儒,从此儒生逐步成为朝堂主流。此后,汉武帝兴办太学,射策拔濯,都为儒生开通了直通道。
到了汉元帝时期,没有儒家学者身份,就等于断了晋升之路。儒生就是进入仕途的唯一身份证,从此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不可动摇的地位!
从根子上来说,儒家思想的霸主地位,起源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前259~前210)采纳丞相李斯(?~前208)建议,下令焚毁除《秦记》、医药书、卜筮、种树书以外的列国史记和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并且禁私学,把460多名犯禁的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实行了文化专制,严重影响了儒学的发展,但《易经》、医药、生产种植技术之类没受到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发展。
汉武帝(前156~前87。前140~前87年在位)时,董仲舒(前197~前104)在提出“君权神授”的基础上,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百家”,就是指法家、道家、墨家、阴阳五行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10类共190家(见《汉书•艺文志》)。其中不在“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内的都要被抑黜,叫做“罢黜百家”。所谓“独尊儒术”,就是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和主流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董仲舒还创立“三纲、五常”学说,《汉书》称其“为群儒首”。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受到爱好黄老之学(即老子之道)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儒家势力受到打击。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将不治儒家《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前200~前121)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低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得到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