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小时候过年,10岁前,除夕,妈妈将每一个孩子的新衣服准备好,放到床头,看着崭新的衣服,崭新的丝巾,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初一就可以穿上新衣服,以崭新的形象出现。
初一早上,可能4点钟,天还没有亮,孩子就被小声叫醒,穿好衣服,到院子看大人放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提醒人,过年了。
然后,妈妈煮水饺,孩子吃水饺。爸爸给每一个孩子发压岁钱。
全家人到大街上,看每家每户的对联。或者到集市上看戏。
一年之中,只有这5天才能够吃到白面馒头。
过了初五,就没有了白面馒头,全部吃玉米面馒头。玉米面馒头又硬又凉,真是难吃。
过年就是喜庆,就是喜乐。
现在呢,孩子们可以随时买衣服,对穿新衣服完全无感。也听不到鞭炮声,平时和过年吃得一模一样,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除了购物中心多了在每个店面前舞狮子的人,财神到每个店面逛,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和平日完全相同,根本就没有了年味。
幸福家庭是相同的,幸福的生活都是相同的。
虽然过年没有了年味,但是,人显然更幸福。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觉得没有年味儿了呢?我看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极大丰富,天天都是过年,所以,到了过年的时候,也就还是像平时一样 过,没有什么仪式感了。
记得小啥时候,我们天天盼着过年,为的是吃上一顿肉馅的饺子,吃两顿白白的米饭。因为那时候只有要到快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才给每人分二斤白面,半斤油。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啊,要过年了!于是就一直盼啊,盼,连睡梦中都是过年,都是那一盘香喷喷的饺子 感觉那就是年。
现在呢,我们再也不愁吃饭的问题,大米白面再也不是稀罕物,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蔬菜水果天天换样吃,包子饺子花样不断,有时还去新开业的饭店尝尝鲜。天天都是年!
再说穿的戴的吧,过去,一到过年的时候,大人宁可不穿不吃,也要穷尽所有扯几尺布,给孩子缝件衣服。实在没钱,就把老大的衣服改改,或接个边,缝个花,也让孩子喜欢。过年了,孩子们穿着妈妈缝的衣服,心里美美的,和同伴一起跟在扭秧歌的队伍后边,从东街到西街,这就是过年。
而今,哪里还需要劳累妈妈缝补衣衫,咱们的衣柜里玲琅满目,应有尽有,穿也穿不完。平时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买,哪里还要等到过年。
祖国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年味没有变,我们天天都在过年!
老铁们,你们认为我说得对吗?
(欢迎朋友点评。)
1、 从春节参与者角度看:和20年前比,一个家庭过年的大部分参与者并没有变,可能部分新生代代替了老一辈。从这个角度来说,年味不应该有太大的变化。
2、 从春节干的事角度来看:成年人聚会、吃饭、喝酒、赌钱、吹牛逼。小孩买新衣服、吃饭、不写作业、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大部分地区不给放炮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年味变化也不太大。
以上两个角度来看,确实,变化没有那么大,那究竟是什么让春节变的没有年味了呢?
1、 从经济角度来看:春节已经是春劫,节前要准备春节,要置办物品,采购年货,家有老人和孩子的,老人要提前给一点,孩子要提前缴学费(幼儿园),关系好的朋友、领导还要提前拜访一下,经济压力会很大,在这个压力面前,你已经身心俱疲,又何来年味呢?
2、 从工作角度来说,春节恰逢元月,各种年度总结、汇报接踵而至,而往往这些总结、汇报又可能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前途,甚至是年终奖,可以说,一年到头,往往最忙的就是春节前期,在这高强度、高压力面前,你已经慢慢忘记春节的意义了,真正到了春节假期,你只是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这个假期又何来年味呢?
3、 从聚会角度:现在收入差别大,工作差别大,孩子升学差距大,人都有个攀比心,春节七大姑、八大姨凑到一起聚会,你参加吧,这些茶余饭后一比较,你和你的孩子要是混的不好,脸都挂不住。不参加吧,又孤零零的,所以无论你聚会参加与否,何来年味呢?
4、 生活角度: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普通人一辈子洞房花烛夜就那么一次,自然是兴奋、开心。可是有钱人呢,夜夜新郎,你懂的,你问他什么叫洞房花烛夜,自然就没感觉了。时代变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和以前相比,现在每天的物质生活比以前过年都还强,自然这个旧生活的年味要淡化很多了。
最后还是预祝所有的伙伴,生活越来越好,那个隆重的年味就应顺社会发展平均到365天的每一天里去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