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大吃货苏东坡的中晚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他一生三贬,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后贬儋州。
他本是个有趣的人,为何会被多次贬谪?主要是因为北宋重文抑武环境下,文人多结党为援,不管苏东坡是否有意抱团,他都视为一个群体中成员,被另一群体攻讦。另一个原因是,东坡居士过于随意,文字之中被人揪住了把柄。
乌台诗案惹祸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按照惯例给皇上上一封《湖州谢表》,内有“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生养小民”。他这本是自谦之语,孰知被新党抓住把柄,说他“衔怨怀怒”,对皇帝大不敬。
可怜苏东坡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吏卒逮捕,递解京师。
各路人士纷纷搭救,就连变法派的王安石也上书称“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左右夹攻贬惠州
元丰八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启用司马光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新党被打压。被视为旧党的苏东坡被启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征召还朝。
苏东坡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又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这是苏东坡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但性情中人的苏东坡看到此时得势的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并尽废新法后。觉得这种旧党的行为与新党无异,于是向哲宗谏议。
如此,苏大学士既不得好于新党,又触怒了旧党,左右不爽,于是自求外任知杭州。
元祐六年,他曾被召还,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绍圣元年,苏东坡被贬为宁远军副节度使,惠州安置。此时的他,年近6旬,千里迢迢赴贬所。
苏子尚尔快活?-再贬儋州
绍圣四年(1097年),谪居惠州的苏大诗人写了一首《纵笔》小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苏东坡是那时的大明星,此诗一出,立刻传遍朝野。其政敌章惇见诗大怒,认为此诗讥讽朝政,私心认为对苏东坡的打压还不够,称“苏子尚尔快活”。于是上奏皇帝,将苏东坡再贬得远远的。
于是,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孤悬海外”,于当年4月19日离开惠州,起道雷州。并于7月2日到达儋州贬所。扶病南迁的苏轼时年六十有二,心生凄凉,给友人去信曰: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理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墓,次当作棺,乃留手书于诸子,死则葬海外。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得起复,并在1100年的赦中复任朝奉郎。1101年8月24日,苏东坡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结束了他绚烂多姿的一生。
因为苏东坡人品太贵重,人格太伟大,才情太高远,灵魂太干净。不苟且偷生,不敷衍浊世。才华横溢而光风霁月,天纵之资而不屑权术。
可以借用他的弟弟苏辙对他的评价来回答:“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他和当时的王安石司马光相爱相杀。王安石是变法派,司马光是守旧派。苏东坡是什么派?他啥派都不是。他只遵从自己的良知,只信服自己的所闻所见。所以,当因为他上书皇帝反对变法的某些不合理条款时,很自然的就被变法派驱逐。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守旧势力重登政治舞台,准备起用他时,他却又不合时宜的提出王安石变法的条款可以选择性保留。你说他的下场能好吗?你说他是什么人?他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不会见风使舵的人,在政治舞台上保持中立的人。在政治上坚持己见,在为人上天真纯朴。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回答他为什么会一贬再贬,那就是因为他太干净了,干净得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这样显得别人太肮脏,他不容于那个世道。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