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恒大集团用1个亿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改名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在未来几年中,广州恒大拿出巨量金钱,动辄数千万欧元从国外请来顶级外援和教练,国内也开出远高于当时水平的薪水,狂揽本土人才,拉开了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金元攻势”的序幕。
此后,恒大国内七连冠、国外两夺亚冠冠军的成绩和带来的声望,深深刺激了各行的资本巨头。很快,富力、上港、苏宁、华夏幸福等巨头纷纷入场。大量热钱的流入,让整个足球行业的投资上了一个档次,同时,球员工资也水涨船高,许多高薪球员出现了。
早前有媒体报道过,输给叙利亚的那批国足队员,年薪至少都在百万级别,例如“国门”张璐,3年前以7000万转会天津权健,有报道称其税后工资+奖金高达800万人民币;国家队队员赵明剑税后年薪有600万人民币;郜林税后年薪800万人民币,加上许家印老板发的奖金,年入千万不夸张;一度被里皮拒绝召唤的任航,更是有着1200万的天价年薪。
这种薪水,不说在国家支柱的制造业,就算是以“一夜暴富”传说著称的金融行业也不多见。然而论贡献,这些国足球员不说能不能比,不在世界上为国丢脸就很不错了。他们为什么能拿这么高的年薪呢?
要了解,首先需要澄清一些误解。其中最大的误解是,和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同,国足球员是没有薪水的,或者说,当他们以国足身份踢球时,是没有薪水的,只会在国家队集训期间按照天数发放津贴。
根据此前的报道,这个津贴的数额是——每天100块钱。虽然国足集训包吃包住,每天净赚100元并不少,但是也不多。
事实上,我们平时探讨的球员高薪,都是俱乐部支付的薪水。要探讨高薪和表现的关系,也应该集中在俱乐部比赛领域。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1994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诞生至今,国内足球的职业化已经走过25个年头。尽管体制的影响仍涉及方方面面,但在运营方面,商业化、市场化的程度已经非常深了。从这一点出发,“高薪低能”是不可能存在。
这些球员为什么能拿高薪,最终还是要从“供求”二字出发分析。
首先,中国足球行业,尤其是球员的供求是失衡的。
过去人们常常开玩笑说“中国14亿人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误解。中国要挑选足球人才,不能从14亿人里挑,中国真正能作为足球人口基数的,可能只有几万人。
FIFA曾在2006年公布一项数据,称中国有2616.6万的足球人口,这个数字被公认为不准确,可能是用中国人口基数估算出来的。国内媒体曾间隔性报道过,2013年足协提供的中国足球注册球员数量在3万多一点,2017年有8万多人,按照这个速度,今年估计也不到10万人。
作为对比,我们的南方邻国越南用不到1亿人,在2013年凑出了超过15万足球注册人口;日本有60万注册足球运动员。欧洲国家的足球人口基数更大,德国有超过600万,意大利有400多万,英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更严峻的是,不仅足球人口基数小,从下往上培育、输送人才的通道更是狭窄。纵观全球,但凡国家队实力强劲的国家,都有强大的青训体系支撑着,这里面包括校园足球和职业青训2条路。
在东亚,日本的青训体系最强,他们甚至可以以校园足球为背景创造出《足球小将》这一经典作品。而在中国,因为高考的缘故,除了体校之外,普通学校之间几乎不存在专业化的校园足球赛事,更不用说向上输送。
相较而言,由俱乐部建设的专业青训在国内已经初见曙光,著名的鲁能足校、绿城足校、徐根宝足校、宋庆龄足校等已经成功向中国顶级联赛输送人才,现在在西班牙踢球的武磊,就是徐根宝足校的成果之一。
不过比起欧洲和日韩的职业青训体系,国内仍有很大差距。例如,德国足协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立国内青训体系,要求德甲和德乙36支球队全都要有自身的青训中心,每年发掘数千名足球人才。此外,德国足协自己还开办了数百个训练基地,为德国足球提供上万名后备军。
与此同时,中国足球对优秀球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去年7月Nielsen Sports发布的《2018年世界足球报告》称,中国球迷人数有1.87亿,尽管占总人口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庞大,比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球迷数还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按照国际体育产业中足球40%的占比,预计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而以上这些,都需要优秀的人才、好看的比赛为支撑。考虑到人才供需状况,中国足球行业的顶级球员拿到高薪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回归到本源,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薪水真的高吗?
2017赛季,中超俱乐部球员平均年薪在1000万以上有上海上港(1590万)、天津权健(1425万)、河北华夏幸福(1372万)、上海绿地申花(1218万)、广州恒大淘宝(1018万)。按照规定,每赛季每支中超球队注册人数上限为30人,这5家俱乐部球员加起来不超过150人。
以上5家俱乐部都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最顶级的俱乐部,其球员也是中国足球行业的顶级参与者。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能做到行业前150名,拿千万年薪其实并不高。
另外还需知道的是,中国足球真正光鲜亮丽的,只是中超的几支球队和那几十位最顶级的球员而已。其他级别的俱乐部和联赛均经营惨淡,今年的中甲联赛,延边队在赛季初就因为欠税解散,之后又爆出辽足,川足,内蒙等球队欠薪的消息。中乙更被认为是大面积欠薪。
换句话说,整个行业的大量资本,实际上就押注在了最优秀的那几十个球员身上,他们拿高薪也就不足为奇了。
试着从经济规律角度做一下分析:
1、工资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供求关系
从媒体的报告情况看,能够进入中超俱乐部一线队的男足运动员,收入比普通人的确是要高出不少的,明星运动员的收入更是千万级别的,这是事实。
但这种高工资真是羡慕不来的,因为即使是当下这种在全世界处于偏弱水平的运动员,其实在国内也是非常稀缺的,这个从明星运动员的转会费就可以看出来,有的时候那可真是有钱都买不来,要知道这些俱乐部可都是企业的真金白银,能少花钱,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多花的。
供不应求,自然水涨船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足协出再多的限薪令都没有用的。
即使是这么金贵,中国家长们愿意自己孩子练足球的依然很少,因为别看人家收入高,出材率实在是太低了,就现在这些国足的水平,也是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2、工资高低还取决于其商业价值
前面说过,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但这种价格上升不会是不限的,最高值不会高于其自身的商业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家需要一名保洁,过年的时候保洁很不好找,愿意加班的要求的工资就会很高。这个时候尽管我的确需要,但是由于价格太高,要不不做保洁,要不就自己干了。
再说回男足,体育运动的最大商业价值其实是广告费。不管是输赢,只要愿意看的人多,商业价值就一定很大。当然,赢的多了,商业价值会更大,因为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影响还是更愿意与成功者贴合,但受众的多少是基础。
与此相对应的是女足,尽管得到的荣誉比男足多的多,怎奈受众太少,商业价值就会相对有限,所以女足队员普遍很穷。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