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一下,邓世昌想撞击的应该是松岛,而不是吉野,而邓世昌这么做,是因为当时战场局势所迫,不得已做出的决定。
致远要撞击的其实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
致远要撞击吉野的说法源自姚锡光所著的《东方兵事纪略》一书,书中说在海战中吉野在致远前方通过时,邓世昌认为现在局势危险,日本舰队主要依仗吉野,如果能将其撞沉,那么还可以扭转危局。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于是邓世昌下令致远舰向吉野发起冲锋,试图将其撞毁,结果中途被日舰击沉。《东方兵事纪略》作为国内第一本记述甲午战争史的著作,流传很广,所以致远撞击吉野的说法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不过后来海军史研究会根据双方的海战日志,通过对战局进行了复盘,发现当时致远正面所对的应该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而吉野所在的第一游击队,则在致远的舰尾方向。因此结合双方态势看,致远舰当时要撞击的目标,应该是松岛号。
致远决定撞击松岛,是当时局势下不得已的选择
致远舰撞击敌舰的原因,传统的说法是炮弹用尽,于是决定撞击敌舰。不过根据现在对致远舰残骸打捞工作的进行,发现舰上弹药库尚有炮弹,因此这一说法并不正确。
而根据日方的记载,松岛和高千穗的战斗报告都提到致远舰在3点25分时舰体明显像右侧倾斜,由此可见,致远舰在此时已经受了重伤。
虽然国内资料一般都说是致远舰战沉以后,北洋水师的队形才彻底瓦解。不过结合双方战报看,济远舰一直避而不战,在战场边缘徘徊,超勇、扬威在前期战斗已经重伤退出战斗,而来远舰则是3点左右中弹起火,靖远舰掩护它撤向浅水区自救。
所以在致远发起冲锋前,此时在战场上的北洋水师大部分战舰都因为受伤退出了战斗,北洋水师队形已经被打散,确实已经处于危局之中。而致远不仅舰体受伤,而且位于日本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中间,难以像其他受伤各舰一样退出战场自救。
结论
因此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舰体受伤,又无法脱离战场自救的情况下,冒险向日本旗舰松岛发起冲锋,试图扭转不利局面。应该说邓世昌在这样危险的局面下,还奋力拼杀是非常难得的,可惜在冲锋过程中,致远中弹沉没,未能实现目标。
于公于私,必须死。
关于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主力舰在黄海北部海域发生大规模交火,中方出动各类型船舰12艘,日方各型战舰12艘,结果日方大获全胜一艘未沉,中方五艘战舰被击沉。
上图威海卫北洋水师舰队
拼死杀敌的结果:
黄海海战,中方损失五艘主力舰,日方一艘未沉,如此战果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拼死一搏死得其所,其结果就是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使其被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上图邓世昌
逃走和自杀的结果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是活着回去了,结果呢?就地正法,之后的丁汝昌在威海保卫战中兵败被围,吞鸦片自杀,结果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
上图丁汝昌
真正用心
如果从正面来讲,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他,使他拼死杀敌,战至最后一刻,决不投降,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从反面讲,邓世昌深知活着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与其活着回去受死,使家人蒙冤,还不如英勇战死,为家人博得朝廷同情,而对于战败,清廷也需要一些正面形象来激励军队。
节选自德龄公主作品《我与慈禧太后》
当时,因为朝臣们都害怕太后发怒,始终不敢把打了败仗的消息告诉她,慈禧听到的全是“连连获胜”“我军大捷”之类的谎话,甚至于中国远洋舰队最后全军覆没了,她还被蒙在鼓里呢。
由此可见,当慈禧知道北洋舰队覆灭,当事人一个也活不了,毕竟每一场战争的失利,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