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云南,属于西南三省之一,荒地,荒坡,荒山地是越来越多,个人认为有一下主要原因
1.云南山多地少,平地我们叫做坝子,四周是山,中间是平地,从小时候的印象就是每家有几分到几亩地,都是自己耕种,农忙时节都会互相互相帮忙解决人力问题,每个地域也会有各自特点的种植,属于零散,各自为主的模式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和西南边疆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多农村还是沿袭一直以来的零散种植,虽然有农产品价格上涨,但一年就有那么多的有限收入,价格不好时,就不说了
3.原来云南人是家长宝,很少农村人有人出去打工上班,就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安稳日子,更不用说到外省了
4.可现在再看看,家乡宝的云南农村人,到广东,浙江等密集型工业区的人力输出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5.从这个现象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是在家里能够过上富裕日子,怎么连不喜欢出远门的家长宝云南人也开始远离家乡呢?虽然云南大多数地方很容易达到温饱,说明沿海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已经远远高于这里了
6.我是做了近三十年农业的人,算是对云南各地相对了解的,有些农村一年靠种植的收入,不如去外地打工几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收入,那当地农民依然靠零散种养,辛辛苦苦的热情能维持多久呢?所以大多数情况是,零散养殖不做了,养几头猪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大概算个极限也能知道,土地不种了,除了家里有人在,不种也闲着的心态保留着,有能力,有体力的人,在相对贫困的农村不出去就在家里干嘛呢?
7.再有就是交通,通讯发达了,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对于每个农村家庭来说,特别是西南农村,增加收入的来源已经很多了,传统方式不再是农村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
8.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这两个因素和原来靠一亩三分地的收入对比的话,还有什么理由坚守呢?何况还有确实贫困的山区来讲,就不用说了。
9.借句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农村,农民这两个概念逐渐不再是原来的定义了,应该是新农村,农民也可能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原来的含义,农村城镇化先不说,仍然在农村,依靠农业,在现在那么发达的科技水平,交通,通讯,近几年大力扶持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和政府重视农村,农业的情况下,西南农村,云南农村的丰富,大量的农特产品不正是城市,大型城市日常生活必须,特别需要的吗?特别是云南,有太多的的农特产品,生态产品不正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所需吗?从这里就可以找到很多的出路和答案了,请多指教!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也有像提问者所描述的那样,有很多田地被荒着。杂草丛生。看上去一片荒凉。田地本来是农民的根,是农民的饭碗。是农民最原始,最直接的财产。那为什么有些农民宁愿荒着也不去耕种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家里的劳动力欠缺。由于农村的经济现在还比较落后,农民在家里根本挣不到什么钱,所以为了生计,农民都跑到外面大城市去打工挣钱。而家里的田地自然就没人种了。
2,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农村的农业现代化还不够发达,农产品销路差,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种田种地根本就无钱可挣。所以一些农民宁愿去做些小工,花钱去买米买菜来吃,都不愿去种田地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户耕种田地的积极性。
这就是现在有些农村所面临的问题,想要缓解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发展和扶持农村经济。当地政府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让农民的田地有钱可挣。这样农民的田地都是块宝了,谁还愿意去荒芜着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