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历时六年半,与曹魏共计发生战争六次(民间称为“六出祁山”),其中五次北伐一次防守反击,取得了多场重大胜利,多次重创魏军,还夺取了武都、阴平两郡,一直在军事上压制着魏国,严重地削弱了魏国的国力,其北伐应该说是大获成功。
诸葛亮首次北伐前,曹魏富裕、强盛,粮食丰盈,军力强大;而到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八万军队屯田于渭水之滨,收获颇丰,而司马懿率领的二十多万魏军畏蜀如虎,只能龟缩在城池里白白的消耗粮草。此时的魏国,由于多年战争,并屡屡失败,经济疲惫困窘,瘟疫横行。史载曹魏“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
在公元234年的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蜀汉军队形势一片大好,而且由于诸葛亮卓越的内政管理能力,蜀汉政治清明,路不拾遗,经济发展欣欣向荣,而魏国则形势严峻,但诸葛亮突然病逝,导致第五次北伐半途而废,魏国转危为安,蜀汉则安然撤军。
总体上看,只是因诸葛亮意外病逝而导致蜀汉未能灭掉魏国,北伐只是未能彻底成功,不算失败。
魏延作战勇猛,善待士卒,北伐期间一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魏延在与车骑将军刘琰发生冲突时,诸葛亮维护魏延,训斥刘琰,并把刘琰从汉中撵回成都。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军八万发起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先率兵大张旗鼓徉作经斜谷去攻击郿城,引诱曹魏大将军曹真亲率大军进入崎岖难行的箕谷进行拦截,然后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率领一万疑兵去箕谷据险应对曹真,接着诸葛亮声东击西,突然兵出祁山,号称三十万,以少部分军队围攻祁山堡,其余大军沿陇右大道肃然推进。曹魏陇右五郡中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之官吏军民举城响应,魏国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待援,关陇震动。
时年二十七岁的姜维,就在此时于冀城外与其他二十多名战友一起背弃曹魏,投归蜀汉军队。姜维因才能卓著,心向汉室,此后受到诸葛亮的欣赏和重用。
紧急军情传到洛阳,曹魏举朝震惊。魏明帝曹睿迅速移驾长安,命令名将张郃率领五万中央骑兵军团前往陇右救援。
诸葛亮命令马谡作为前锋主将,王平为副将,率领二万军队赶往街亭阻截曹魏援军,并命令高翔率兵两千进占列柳城,以保护街亭马谡的侧翼安全;同时,诸葛亮授予魏延以重任,令其统兵数万围攻上邽。一时之间,魏延未能攻克上邽,郭淮却率数千兵突然杀出上邽,奔袭百里之外,一举拿下高翔把守的列柳城,使得正在街亭应对张郃五万军团的马谡守军之侧翼失去保护。最后,因马谡先前违反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不下据城,擅自移兵至没有水源的南山,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所率后军进无所据,只好拔数千户天水居民,退兵至汉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功败垂成,但把曹魏陇右地区搅动得天翻地覆,给曹魏造成了重大损失,而蜀汉方损失不是很大,还通过迁移人口弥补了损失,并且得到了姜维等一批人才。
公元228年夏,东吴实施诈降之策,诱骗曹休率领魏军深入,于石亭地区大破魏军,歼敌一万余人。随即,魏国派遣司马懿担任荆豫都督,聚集重兵至荆州方向,准备报复东吴。诸葛瑾写信给诸葛亮,请求策应。为了破坏司马懿荆北沔水计划,以策应东吴,诸葛亮决定发起第二次北伐。此时已是秋季,诸葛亮率兵二万绕行小道,佯攻陈仓,实施“围魏救赵”之策。最终迫使魏明帝曹睿先后派遣费耀、张郃率领已经南下的两支关陇军团回援陈仓。最后,诸葛亮通过伏击,歼灭了魏军的王双追兵,然后撤军。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率军第三次北伐,吓退郭淮,顺利地拿下了武都、阴平两郡。魏国震怒,次年七月由大司马曹真率领三路大军讨伐蜀汉。诸葛亮在子午谷方向与汉中东部率军据险痛击两路魏军,最终迫使魏国中路军曹真、东路军司马懿仓惶撤兵。期间,诸葛亮命令魏延、吴壹率部自汉中向西,千里大迂回,奔袭羌中,发起阳溪之战,先后重创郭淮、费耀率领的关陇军团,歼敌一万多人。战后,诸葛亮即提拔魏延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假节,进封南郑侯。
公元231年春,诸葛亮给李严留三万军队于汉中,自己率兵五万发起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先是围攻祁山堡,引诱司马懿十万大军出关中向祁山堡紧急救援。等司马懿大军赶到中途时,诸葛亮挥兵逆袭上邽,于上邽附近大破郭淮军团,抢割陇上小麦。司马懿大军紧急回赶到上邽之东,与蜀汉军队隔渭水相遇。但诸葛亮突然又率兵向祁山方向撤退,诱敌深入,将司马懿大军逐次引诱至卤城地区。
司马懿大军追击到卤城后,发现蜀汉军队分兵驻扎在西汉水南、北两岸。其中王平所部驻守南岸山头,诸葛亮则率主力在北岸依山防御。
【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
【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晋书》
司马懿随即下令军队登山掘营,与汉军对峙,但因先前陇上小麦被汉军抢割,使得魏军粮食短缺,坚持十多天后,无奈之下的司马懿只好让车骑将军张郃分兵攻击西汉水南岸的蜀汉王平,自己则亲率主力攻击北岸的诸葛亮。张郃攻不动王平,而诸葛亮却望风而逃,司马懿率军乘胜追击。突然,魏延、高翔、吴班率领大批蜀汉军队从正面和侧翼掩杀而来,箭雨如注,魏军立即损失了一万五千人。司马懿赶忙调转马头,越过木门道,仓惶回逃七十余里。蜀汉军队追杀而至,与躲在城池中的司马懿残部形成新的对峙。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三国志 王平传》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这一场发生在卤城地区的战斗,史称“卤城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上方谷之战”的历史原型。那个时代甲首通常是由伍长所穿戴,“甲首三千”意味着“卤城之战”魏军损失一万五千名左右的士兵。
至夏末秋初,雨水连绵,河水暴涨,李严运粮不力,导致蜀汉北伐军队缺粮。诸葛亮无奈撤军,临走时于木门道设伏歼灭当世名将张郃及其所部数千人。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八万大军至五丈原,发起第五次北伐。司马懿率二十余万军队应对。蜀汉军队于渭水之滨屯田,魏军则躲在城池里龟缩不战。至十月,诸葛亮生病,渐重,临终前遗命丞相府长史杨仪率领北伐军退回汉中,由魏延率部断后,姜维次之。但诸葛亮病逝后,魏延拒不接受杨仪节制,愤愤不平,违抗命令,置司马懿大军追击于不顾,放弃断后任务,抢先率部撤退,沿途破坏桥梁栈道,并在南谷口率部阻止杨仪退军。
司马懿听闻诸葛亮去世,又见汉军撤退,趁机大举追击。危急时刻,姜维举兵回击,司马懿误以为诸葛亮诈死伏击,慌忙撤退,蜀汉军队转危为安。
最后,魏延部众在南谷口遭到王平呵斥,一哄而散。魏延赶忙逃跑,在即将抵达汉中时,被杨仪派遣的马岱追上,遭到斩杀,接着又被杨仪夷灭三族。
魏延虽然作战勇猛,可以领数万人冲锋陷阵,但自视甚高,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与同僚关系不睦,难以独当一面成为方面军统帅。诸葛亮生前尚能保护他,并重用他;但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就不能高位自保,终至身死族灭。
诸葛亮虽因国力相差悬殊、过早病逝而生前没能灭掉曹魏,但蜀汉之连续北伐最终促成了曹魏内部生变,使得司马懿在曹魏内部崛起,并通过高平陵事变一举掌控曹魏政权,为司马氏代曹、三国归晋铺平了道路。曹魏成为了魏蜀吴当中实质上最先灭亡的政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蜀汉之北伐也算是极其成功的。
观点:诸葛亮是被神话的具有野心的政治家。
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他的一生是为蜀国事业奉献的一生,同样也是自己政治野心不断扩大的一生。但他只是想要权利并不想篡位,所以刘备才会重用他。
前文中提到诸葛亮是一位颇有头脑的政治家,既然是政治家,自然就是善于处理朝政和军务,但不代表他会带兵打战!通过后期的史学研究表明,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诸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借东风,等都不是诸葛亮所为的,因此他在军事上有很大的短板,至于为什么要参与军事,无非是想扩大军事上的影响,来捍卫政治上的存在!所以杀了大将魏延自然也是达到自己政治手段的途径之一。
反观政治历史,诸如刘邦之与项羽,狄仁杰之于袁天罡等都是玩政治的高手,都在为自己政治野心不择手段。因此我觉得,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必然,因为政治家的眼界与局限性在军事上无论如何是无法和正儿八经的军事家相比的。
但诸葛亮作为一代忠臣,他对蜀国的贡献,对三国历史的影响,对后代的影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是我们后世为什么会将他神话,推上神坛的原因。
图一――河南南阳卧龙岗
图二――诸葛亮剧照
图三――《出师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