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请。
用功不用功,其实与其教训孩子,不如做下自我检讨。
孩子学习,动力来自哪里?
第一,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孩子对于学生就产生如同嚼蜡的感觉,这就坏了,再发展下去,那就会产生对立情绪,进而厌学,发展到最后,是支应了事。没有兴趣,如同汽车电路不畅,看着汽车外观很好,可是要想真的发动着,跑起来,那真的是太难了。没有兴趣,又如同汽车没有加油。发动着了,也跑不远。即使是父母强制的人为推动,也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第二,来自于求知欲。孩子的求知欲是需要引导才能建立起来的。让孩子不断开拓知识面,不断掌握新的语言和数字技能,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每天不学点什么,就没有进步。这样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自发产生一种急迫意识,会主动挤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来自于个体的自我肯定。这是一种自我意识。要让孩子一形成一种自我良性循环。每天的知识学会了,用作业检验了,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自然督促孩子不断进取,不断掌握新的知识。
这一切,都得有老师或者是父母的正确引导。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学知识并不太困难,这时候,父母要引导,消除孩子对于学习的神秘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会了知识,就要给予肯定,这种肯定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会让孩子自己建立起一种正向的激励。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要让孩子知道,学会了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可以帮助孩子自己提升个人能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称赞,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
结论: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不可忽视他的存在,对于他的合理诉求,一定要科学引导、正确认识,要常常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明是非,知道更多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虽然孩子上到五年级,看似有些晚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辈子的大事,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着手还不晚。强制性的督促,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学,孩子好动,坐不住,课后在家里学习,用大白板,采用娱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反复的练习一道题,很熟练了再换,特别是数学,可以把数学题当作游戏玩,如果孩子没灵感,跟不上,可以提前陪教孩子自学课本,鼓励孩子在课上多回答问题,对了多表扬,错了多鼓励,千万别打击孩子,要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我遇到过一个五年级的男孩,1~5数学考试成绩都是0分(父母离异,经济非常困难,行为道德也不太好),孩子跟我说,老师批改作业从来不看,直接打0分,每天放学后,我陪这个男孩一起学习了15天,我感觉没有见效,但是孩子跟我说,感觉有进步,第二天正好有个数学测验,又是0分。五年级的孩子有点懂事了,觉得都会,不可能得0分,暗地里与同学对照,发现自己跟同学写的一样,同学对了,自己却是0分,放学后把情况跟我说了,我非常相信孩子说的是真话,对孩子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安慰孩子不要难过,灰心,继续努力,坚持到期末考试(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就不是你班上的老师改卷,你真的答对了,一定有分。我们一直坚持到期末考试,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得了75分,获得了全校大会上表扬。其实孩子还是挺好纠正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