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如果粮食价格越来越低,庄稼人究竟该何去何从?
上篇
粮食安全很重要,农民种粮不挣钱,未来多数农民可以不用种粮食了
一、粮食产业十分重要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是国家稳定安全的基础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问题其次是生死存亡战略问题。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石油、粮食和美元是美国统御全球的三大战略,实际上,美国的国际战略布局基本都是围绕这三大战略展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其中也有其战略意图。和平年代,粮食是商品。特殊时期(如当贸易战和前的新冠疫情),粮食是特殊商品。一旦发生战争,粮食就是战略资源!不是贵贱问题,而是能否获得、如何获得的问题。
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三农问题,始终把粮食和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18亿亩红线、最严格的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等等等等,都是要保证粮食稳定,自给自足,保证农民收入,也就是保证粮食安全。“备战备荒为人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都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底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今年达到6.7亿吨,人均近1000公斤。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保证了世界21%人口的粮食,这是伟大的奇迹,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我们有粮食,我们的粮食够,我们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的底牌,这是我们的底气!粮食是重要基础物资。粮安天下。
所以,粮食产业前景是好的,因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二、我国粮食产业问题很多
首先,我国粮食连年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化肥的大量使用基础上,属于资源依托型增长。目前我国高达67%的化肥用在粮食作物上,接近50%的粮食产量来自于施用化肥。我国化肥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1/3,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的使用对我国粮食的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6.3%。与此同时,化肥利用不断下降,研究表明,我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30%,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60%-70%的水平,且近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以氮肥为例,20世纪90年代利用率平均约为35%,现今已降至27%左右。这种增长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也造成了大量污染和土壤板结,不可持续。
其次,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抗御风险能力低。我国已经成为农业大国,但仍然是农业弱国。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备、不配套,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据统计,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只有总耕地面积4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只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3.4%,说明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脆弱,存在风险隐患。
第三,粮食生产结构失衡。一方面表现在品种失衡,以大豆为例,国内需求年年增长,但面积产量却有所下降,国内供求失衡,每年缺口约9000万吨,只能依赖进口(大豆问题我将另行分析);而玉米自2007年实行临时收储价以来,连续多年提价,导致种植户惜售囤积,造成玉米库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表现在品质失衡,优质小麦、玉米供不应求,需要进口调剂;劣质玉米小麦无人问津,大量库存积压。
第四 ,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收入遇到瓶颈。由于大量不合理的化肥投入,加之小规模生产的高耗低效,我国粮食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我国粮食的竞争能力,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也使农民收入增长停滞,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撂荒现象。
第五,联产承包制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制约粮食稳定增长。这方面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有过分析,请参阅我的个人主页。
第六,粮食产业中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薄弱,产业链不完备,粮食购销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粮食产业方向目标
一是确保粮食总量持续增长,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二是确保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平衡和社会安定。三是努力提高粮食品质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四是健全和完善粮食产业链,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快技术创新的技术推广,逐步合理减少化肥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六是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四、粮食产业发展方向途径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这是保证粮食总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条件必要条件。第三,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通过技术实现稳产增产,提质增效。第四,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转变。第五,加强粮食品牌化建设,推广优质品牌。第六,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构建产加销一条龙,打造重点龙头企业。第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五、未来粮食产业生产经营主体
粮食作为重要基础物资和战略物资,不能允许暴利,必须向规模经营要收益。未来粮食生产的主体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小农户会被逐步取代。未来的粮食产业生产主体主要有。种植大户,“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的农民合作社,大的集团公司。本人认为,最为理想的应该是国有农场、国有公司,由国有企业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承担保证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
中篇
农民种粮不挣钱,土地撂荒,谁来种粮保饭碗?未来种粮靠这些人
农民种粮不挣钱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目前大量土地撂荒就足以说明问题。农民不种粮食了,未来粮食生产就是一个问题。
靠粮食涨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实践中也不现实,一方面,粮食涨价会引发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粮食涨价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毕竟农民承包土地相当有限,单纯靠粮食涨价已经不能满足农民收入增长需要。过去大家生活水平都很低的时候,粮食价格的确对农民有足够的吸引力,现在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粮食涨价真的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只能是对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总体来说,粮食涨价弊大于利。
粮食也不可能依靠进口,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石油、粮食和美元是美国统御全球的三大战略,实际上,美国的国际战略布局基本都是围绕这三大战略展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其中也有其战略意图。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国都对粮食出口进行了一定限制,导致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袁隆平说过,“一粒粮食能够救活一个国家,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那么,农民种粮不挣钱,谁来为我们国家种粮食呢?
思考粮食问题至少要从四个维度:一是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必须牢牢掌握,并且保持总产量的稳定增长。二是,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和稳定大局,必须保持价格平衡,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三是,粮食问题事关农民收入和国家富强,必须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四是,粮食问题事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循序渐进。也就是说,粮食要增产,价格要稳定,农民要富裕,改革要推进。总之,粮食总量不能减,粮食价格不能涨,农民收入不能降,体制改革不能停。
其中,粮价不涨似乎与农民增收存在矛盾,难以兼得,看似难以统一。其实,农民自己已经做出选择,大量撂荒的出现就已经说明问题。另外角度看,农民靠承包那“一亩三分地”种粮食致富是基本不可能的。国家也不可能在农民不挣钱的情况下强迫农民去种粮食,不挣钱的事儿就别让农民去干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让亿万农民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实现共同富裕。(上面问题我在《还能靠粮食涨价来提高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吗?也许你会另有思考》、《假设农民都不种地,粮食全部依赖进口,将会是什么结果》和《粮食安全很重要,农民种粮不挣钱,未来多数农民可以不用种粮食了》中做过分析,请参阅我的个人主页)。
谁来种粮保饭碗?未来谁来种粮呢?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重要属性决定了一方面要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持价格基本稳定,这就要求粮食生产不能以赢得为主要目的,因此,对其生产经营主体就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条件要求。个人认为,未来粮食生产经营主要由以下主体承担。
一是国有大小农场,如黑龙江、新疆的农垦兵团,以及地方的国有农场等。二是以农业和粮食为主的大型央企,如中粮、中化等。三是地方国有企业,如种地的农开集团、农投公司及地方专业的农业公司等。四是,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五是,其他专业从事粮食生产的社会资本。
这些主体主导粮食生产主要主要目的包括:一是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升效益。二是保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保本微利,必要时允许亏损,以丰补欠。三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带领、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关键是通过国有主导,让国有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义务和社会责任,把赢得能力高的环节和产业让渡给农民。
这样一个构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其具体实施步骤应该是:一要不断发展壮大国有农场,使其充分发挥粮食压仓石的作用。二是在农村逐步推进农民承包土地的规模集中,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村级集体、农民由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经营或托管经营,最终实现集中统一流转,并与上述生产主体进行合作。三是大型央企全产业链与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四是地方国有企业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其就有的作用。五是社会资本做必要补充。
下篇
别再指望种粮食赚钱了,告诉你十条致富路,总有一条适合你
近年来,农民种粮食效益下滑,种粮积极性不断下降,很多土地开始撂荒,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归根结底,农民种粮不挣钱了。农民耕地规模小,土地碎片化,生产成本高,绝大多数农民靠种粮食致富很不现实。未来粮食生产的主体应该是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国有大小农场,如黑龙江、新疆的农垦兵团,以及地方的国有农场等。二是以农业和粮食为主的大型央企,如中粮、中化等。三是地方国有企业,如种地的农开集团、农投公司及地方专业的农业公司等。四是,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五是,其他专业从事粮食生产的社会资本。农民收个地租流转费用就行了。
未来农民有十条致富之路。
一是特色种植。并不是所有的种植都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作物还必须人工完成。这类种植生产往往都是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有些还需要特意回归传统种植方式。比如绿色有机粮食种植、中药材种植、地方特产种植等等。这类种植大多属于经济作物,也非常适合于不便于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山区、半山区和土地碎片化难以集中的地方,特别适合农民通过劳动密集来完成。而且收益可观。
二是特色养殖。主要包括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驴、鹿、马等养殖,绿色有机猪鸡养殖,特色畜禽养殖,经济动物及食用、药用昆虫养殖,这些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效益也很高。这些养殖往往很难实现大的规模化,很适合农户及专业合作社来完成。
三是特色加工。主要是地方特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的小作坊等。这些产业一般都具有地方特色,有传统工艺、工法,通常都需要手工制作和加工,也不适合工厂化生产。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很多地方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多都是这种产业,完全可以形成规模。
四是产业承接。前面所说的未来粮食生产主体一般都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大多会在粮食产地建设粮食加工项目,通常还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在这些产业链条中有很多项目可以由农户或者合作社来完成,而且,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项目还必须由农民从事。
五是产业配套。产业集中和产业集群后,必然给农民带来大量商机,比如物流配送,旅店、餐饮等商业服务,这些都是农民创业的好项目。
六是农村电商。未来农村电商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农民自产的特色农产品上行,通过电商销售。另一方面,城市工业品进入农村,通过电商下行。这些在未来若干年里发展很快,是农民参与的好机会。
七是都市农业。靠近大中城市的农村,可以开展围绕城市副食供应为主的都市农业。比如瓜果、蔬菜种植,围绕周末经济的休闲农业、农庄、民宿,采摘园等,都是很好的致富项目。
八是土地入股。大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项目时,农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其开展合作,农民就可以成为股东,分享产业红利。
九是劳务收入。农村产业兴旺后,一定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大量的农民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工人。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十是外出打工。还会有很多农民从农村走出来到城市打工,特别是农村向往城市生活的年轻人。
总之,现代化产业化的粮食生产不适合小农生产,也不可能靠粮食种植实现致富。上述这十个方面的致富之路基本可以涵盖不同地方和不同人群,想必对您有所启发。但重要的是,要逐步实现土地流转和集中集中,这是关键所在。
以下是我的观点:
未来粮食价格我想不会越来越低,国家会平衡价格的,让粮食价格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运行,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说一千道一万,粮食是我们生存之源,没有粮食吃,一切无从谈起,况且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发展粮食生产是国家战略,有理由相信不会放弃或消弱粮食生产发展这个目标的。所以价格不会太低的。
在粮食发展同时,农民兄弟可以多措并举,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提高收入水平,还可以在种植基础上,发展家庭养殖业,养猪,养鸡,养牛,来增加收益,还可起到种植养殖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农民兄弟还可以种养结合同时,其他家庭成员可以进城或在附近私营企业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
当前国家很重视农民生产生活,尽量想办法,制定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种养殖业有补贴,今年两会有代表委员提案,实行农民退休制,做到老有所养。应该说随着时间推移,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只有提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降低的,农民兄弟生活美好憧憬一定会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