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请!
攘外必先安内,司马懿自己屁股都还没擦干净,如何去建功立业?
首先,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死在北伐的征途上,当时他与司马懿正处于对峙阶段。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司马懿屯兵渭南相据,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北伐至此结束,蜀军撤退。不过,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却没有反过来进攻蜀汉,究其原因,不是司马懿不想,而是魏明帝不准。
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将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魏明帝曹叡未准,此事只能作罢。
其实对于魏明帝曹叡来说,虽然他和司马懿基情满满,但是,对于不是曹氏宗族的司马氏,魏国皇帝还是有所防备的。由此,在诸葛亮的威胁消除后,魏明帝曹叡等曹氏宗族显然不希望司马懿通过进攻蜀汉来进一步扩大势力。
当然了,这只是原因之一,虽然没有了诸葛亮,但吴蜀两国依然不好收拾,并不是魏国伐蜀伐吴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好时机。比如公元236年,诸葛亮去世后,东吴孙权北伐曹魏,派遣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瑾攻襄阳。在此之后,东吴陆逊、诸葛恪等人也都有进攻魏国之举,这促使魏国不敢轻易调集重兵进攻蜀汉。
还有就是司马懿没有时间,因为司马懿在后来又被调离了魏蜀边境,去往辽东平定公孙度去了。紧接着,平定辽东回来后,好基友魏明帝曹睿就驾崩了。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紧接着,司马懿受到曹爽的排挤,被打压排挤,并没有太多征战的机会,其间也就在孙权伐魏的时候,出去蹦跶了两年。再往后,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司马懿连朝都不上了,更不要说伐蜀伐吴了。
所以说,司马懿一直都没有机会去干这件事儿。最后等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彻底反叛,掌握大权,但这时候他已经老了,差不多七十岁了。而且夺权之后,朝中内部的整顿还需要时间,司马懿更不可能对外征战了。
最后,等他收拾妥当,老天爷却等不起了,将他给收了去。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所以,总结来看,最开始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没有伐蜀伐吴完成统一大业,是因为曹家当权,主动权不在他手里。后来他又忙于与曹爽争权,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啊!
蜀汉的诸葛丞相因劳累过度,之后病逝于五丈原!但是蜀、魏两国交战多年,使得双方国力和人力都消耗的不轻!虽说曹魏强大些,但是它也需要喘口气,如司马懿灭蜀伐吴想完成统一,此时还不具备这个实力,时机还不成熟!一个是蜀汉根基尚在还未动摇,再就是虽说诸葛亮不在了,但他把交接工作都安排好了,尤其是接班人姜维,经其培养多年,也已成长为一个军事高才,深通兵法,随诸葛丞相多年北伐,对于老对手司马懿也是相当了解,早已把各个险关隘口都把守好了,基本不给其留下进攻的机会!西蜀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易守难攻,当初吴蜀反脸夷陵大战,蜀国败的那么惨,精兵强将伤亡很是惨重,按说此时是灭蜀的一个很好机会吧!那时就是这位司马懿出了一个计谋,动用曹魏兵力及联合东吴等其它外部兵力,共调用大军五十万,分五路进攻蜀汉,真是气势凶凶,换一般人恐得吓个半死,这还能挡得住类,眼看蜀汉在那时就将要灭亡,而军事奇才诸葛丞相来了个安居平五路,轻松将此危机化解!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他都没有灭了西蜀,而此时吴蜀早已恢复了联盟,难道这时他已一国之力深入西川险地,恐是司马懿此时还是不敢的,因为他没有大的胜算!再就是东吴,多年战争主要是蜀魏两国交战,而东吴基本是起到牵制曹魏的作用,参与的战争并不多,所以很好的保存了国家实力,再加上有长江之天险!司马懿此时灭一个国家都很难,其那还有能力伐蜀又伐吴去完成统一之能力!所以在其最大的对手诸葛亮死后,其作为一个老谋深算之人司马懿,聪明之举还是赶快回防其内部的政治之敌,防了他三代的曹魏家族去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