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在县城租房子的时侯,隔壁租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大家都称呼她为刘姨,后来了解到,刘姨是带她的外孙在这里陪读。老人是我见过的少有的热心肠人,每次从农村过来,就会把一些萝卜,青菜,花生,红薯之类的农产品拿给大家。
附近的租户都有老人家的电话,谁家的孩子没时间去接送,只需打个电话给刘姨,她从不会推辞,有时如果孩子的父母晚点回来,孩子就直接到她那里吃饭,睡觉。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菩萨心肠,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
刘姨的老家在一座大瑶山里,那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刘姨跟她丈夫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人,不知什么原因?她只生了一个女儿,这在农村是比较少见的。后来女儿嫁人了,男方家有三兄弟,男方的父母又跟着另一个儿子吃住。
刘姨跟她老公就来到了女儿家,女儿和女婿常年在外打工,刘姨的老公就在女婿家种了有几亩田地,还养了一些牲口。随着外甥到县城读书,刘姨就在县城租了房子陪读,刘姨的老公也时不时的来县城。看的出来,夫妻俩都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夫妻俩对谁都是笑脸相迎。
刘姨是一个话比较多的人,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跟她拉家长,她跟老公在女儿家已经住了十多年。跟周围邻居的关系处的还不错,村子里但凡红白喜事,份子钱一个都不落下。他夫妻两从来不办生日酒席,这些份子钱可以说是难以收回,算了算去,也就她夫妻俩百年归寿之后才可能收一些回些。
村子里的人都一个外公,外婆叫的热呼,她也算是融入了这个村子里,她夫妻俩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已是外来户,一直以来都谨言慎行,在村子里一户人畜无害的样子。在这个村子住久了,难免会有口角,有时候也还要忍让一下。
外面的人忍一下也就过去了,但亲家的闲言碎语却是让人挠心,亲家虽然没有跟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是住在隔壁,碰见了讲话总是话里有话。估计是嫌弃多年来住在这里,以为占了自己儿子多少便宜。亲家说话阴一句,阳一句的,听着让人不舒服。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刘姨她夫妻俩挣的钱全部都补贴在了这个家里。听刘姨说,女儿,女婿寄回来的生活费她几乎没动过,两个外甥生活费和学费都是夫妻俩种稻谷,种药材,卖牲口的钱。夫妻俩只有这一个女儿,对待外甥那也是视如己出,加上夫妻俩打算在女儿家了却一生,自然没有什么私心。
我也一直好奇?为什么刘姨她夫妻俩在老家养老,反而搬到女儿家居住。原来当初他夫妻俩是准备给女儿招一个上门女婿,可女儿在打工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女婿,两人在外面就好上了,这真是女大不由娘。不过话说回来,就她老家的地方条件和家庭条件,招一个上门女婿也是很难。
听说在老家,刘姨家住的还是祖下留下的那种一半木板一半清砖的房屋,那个地方面朝黄土背朝天,交通也极不发达,刘姨夫妻俩很勤快,却也是挣不来什么钱,当年女儿女婿婚后一直都外出挣钱,也要有人看家带小孩,正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又不愿意带,女儿就让她夫妻搬到自己家来生活,夫妻两商量后也就同意了。
后来我在县城买了房子,就很少到以前租房子的那个地方去了,直到有一天,碰到了一个熟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刘姨,很不幸的是,在我搬离那里没两年。刘姨就去世了,她老公在她过世一年后也离世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情是很沉重,多好的一对夫妻,也就60出头就走了。
农村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娶独生女还要赡养岳父母,将来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就有了不娶绝户女的说法。只是近些年随着女孩子的越来越稀少,娶老婆难成了普遍现象,这一说法已经鲜有人提及了。
农村中不娶绝户女这一说法,说起来也自有一定的道理,这更多的是出于利益方面的考量,我国的《民法典》并没有明文规定女婿有赡养岳父岳母的义务,但独生女家庭自有其的特殊性。
女婿是没有义务赡养岳父母,作为女儿,就算嫁人了,如果家中没有兄弟姊妹赡养双亲。于情于理,也要挑起这个担子,农村中独生女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这种情况。一些夫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女儿,相信绝大多数这样的夫妻内心都有遗憾,又特别是在农村中。
因为没有儿子,他们夫妻就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毕竟女儿也是他们唯一的亲生骨肉。很多夫妻老了之后,并没有奢望女儿,女婿来养老,他们大部分都会自食其力,到老了也挣下了一笔养老钱,不遭遇大的变故也几乎不用女儿女婿来照顾。
或许只是希望在百年之后,女儿,女婿能够送终就行了,我观察了农村中很多这种独生女家庭,老夫妻两几乎没怎么靠女儿,女婿来赡养。都是老两口相互搀扶着过完这一生,有些老伴离世的,也是一个人住着老房子孤老终身,女儿顶多时不时回来看望一下老人,就这样老人也知足了。
现在国家政策也好了,对于独生女家庭,国家每月会发放一笔费用,两口子省着点用,加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养老还是完全不成问题。我们当地对于这样的家庭,在建房子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补助,或者直接安排两位老人住养老院。
总之,农村中流传已久的不娶绝户女的说法,那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观念。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绝大部分独生女家庭夫妇根本就无需女儿,女婿来赡养,国家这些年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抚帮扶政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话其实也已经过时了,我反倒觉得娶绝户女从利益角度来说是赚到了,现在农村这样的家庭都有一两栋房子,岳父岳母年轻时还攒有一笔养老钱,将来老人百年归寿后,这些财产可都是女儿女婿的(至少也是占大头),农村中随便一栋房子没个十几万元是拿不下。
现在有另一种说法:娶到独生女,少奋斗20年的说法。这跟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句,绝不取绝户女可是大相径庭。只能说时代变了,一些老旧的思想也要改变了。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留言。
小英就是绝户女。听老一辈讲,小英刚出生几天就被抱到一杨姓人家,杨姓夫妇是半路夫妻,没儿没女,小英到家后夫妻俩都已经年过半百,他们把小英当亲生宝贝一样宠着,别人有的小英有,别人没有的老杨夫妇想办法让小英有。小英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老杨夫妇一直靠摆小摊维持生计。小英14岁的时候,64岁的妈妈因膀胱癌去世,当时是爸爸照顾到终老的,小英还在上初中,一下子感觉天塌了一样,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为了能早就业而选择上技校,68岁的爸爸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小英能理解爸爸的辛苦,也越发奋发图强努力着,初中入学的她和高中毕业入学的同学比拼着,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三。
小英毕业那年爸爸生病了,医生告戒年事已高且患有高血压的爸爸不要太劳累,善良的爸爸说我任务还没有完成,就一直没有停歇,直到73岁那年,爸爸没有过这个坎,在农历正月十王因高血压突发中发,出血量大,再加上年龄大,医生建议保守治疗。由于小英以前没有照顾人的经验,没到五一,爸爸就去世了,这是小英心中永远的遗憾。
现在家里只剩下小英一个人了……
刚踏入社区的小英努力工作着,虽然一个月不足300元,仅够吃饭开支,尽管这样,小英没有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对于别人来说是没有收入,但对于她来说就是得饿死。恋爱期间,男友是曾经的小学,进一步熟识后,他父母嫌弃小英是绝户女,拒绝来往。小英快刀斩乱麻,立即调整自己,幸好上天眷顾,遇到了现在的他。
如今,通过努力的小英,一样的考取大专学历,一样的有家庭、爱他的老公、一双可爱的儿女,以及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和副业。她也一直在奋斗的路上继续着,向阳生长,为儿女做榜样,不被社会淘汰。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我就是那个小英。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