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保证好后勤的供给,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古战场上的战斗中,并不像当今武侠影视剧那样,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一味的厮杀,如果不给那些个士兵的饭吃,莫说不给饭吃,就是吃少了,恐怕就要出现哗变的事件。
人们还记得三国时期的曹操与袁绍决战,由于粮食出现了短缺,至使几万士兵,险些哗变,多亏了奸诈的曹操使用奸计才平息的这场哗变。
那那么,在战场上,古代战场上的士兵都吃什么呢?方便食品那时候还没出现,送外卖的小哥吓死他也不敢去赚这个钱。
所以士兵们只好自己埋锅造饭。
首先由十人一伍的小头目领回粮食,然后用陶瓷锅煮饭,一千多年前,由于铁非常的珍贵,主要用于兵器,和生产工具,做饭的锅大多数只能用陶瓷烧制,吃饭的碗也是陶瓷的。
四川及江南地区呢,盛产稻谷,当然吃的是米,而黄河流域却是小麦的产区,烙大饼,或抻面是他们的主食,还是陕甘宁一带,盛产谷子,因此小米粥烙大饼,外加咸菜,又是士兵的主要食物。
总之,得让士兵们把饭吃饱,否则都饿跑了,谁给主子卖命呢?
由由于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淹渍食品,咸菜,泡菜和腊肉,是他们的副食,当然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可以打些野味,因为那个时候野生动物还不需要保护,而且品种数量还很多,同兵的时候也可种些蔬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就成了人们的习惯。
至于北方塞外的少数民族呢?
他们的军粮更具有特殊性,和方便性。
就以成吉思汗的蒙古士兵来说吧,他们每一个士兵都有三匹战马,一匹供士兵乘坐,另外两匹马驮的便是供他们使用的羊,而大部队还有专门供士兵们食用羊的流动基地,走到哪儿,这些羊就跟到哪,并不断的繁殖,羊奶饮料,马奶饮料,也是士兵们的主要饮品。烤羊肉,烤羊腿和烤羊肉串儿,那是他们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大多数的时候半生不熟就被他们吃掉了。
因此,成吉思汗的蒙古兵,在不需要大后方直接补给的情况下,一直打到了离他们老家,上万公里的欧洲。
当然以战养战,也是他们食物的来源之一。
可见这后勤补给的重要性。
图为秦朝军队
在秦朝,军队的伙食是十分简陋的。由于当时的古人并没有过多的烹饪方式和储存手段,大部分的士兵都只能吃到大米和大豆酱,肉类在当时是十分稀缺的,而且,由于大豆酱是当时唯一方便储存,还可以补充蛋白质的食物,所以一直到唐朝甚至是日本战国时期,大豆酱和米以及肉食都属于战略物资。也就是说,早期的古代军队伙食仅仅是能保证士兵的基本营养而已。
牛肉干在当时是容易储存的食品
而到了汉朝三国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和内地的交流开始变多,肉类已经变得并不新鲜。在当时,汉朝军队就从利用缴获的牛羊肉制作了大量的肉干,军队的伙食也从简单的大米和大豆酱变的更加有营养。
而且,到了汉朝的时候,被开发可以用于食用和种植的植物也越来越多。据资料记载,汉朝的边境部队经常在当地屯田种植各种植物用来补充军队的伙食,这让当时古代军队的伙食变得更加多样性。
明朝时期伙食才有真正改善
一直到明朝,军队伙食的水平才有真正的改善。相对于仅仅为了吃饱的前朝,明朝更加注重伙食的营养性和口味。在食品的制造和储存上,明朝也有很大的改善。其实类似饼这种干粮在更早的汉朝时就已经出现,但是由于白面一直以来都比较紧缺,即使到了清朝,白面也并不适合需求量大的军队采购。
此外,明清时期的军队虽然存在影视剧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情况,但不可能一直吃,更多是因为大战胜利后或者拼死一战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欢迎大家订阅本号,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军武科普。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