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逻辑是否严谨来评判一段相声的好坏,本身就不是一件逻辑严谨的事情。
相声一门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种,艺术不是学术论文,不能用逻辑是不是严谨进行判断。相声逻辑不严谨,还有更不严谨的呢,歌词严谨吗?“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船票过期了还登什么船?起哄啊?补票去。
有句话叫“理不歪笑不来”,在很多时候只有讲一些人们平时想不到的歪理才能出包袱儿,全都逻辑严谨一本正经地说话,那还是相声吗?那是听报告。
题主可能会说,也不要求句句严谨,起码故事的合理性要有,可你别忘了,夸张是相声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巧合又是造成误会的惯用手法,无巧不成书嘛,完全遵照现实中的逻辑,看到很多段落你只能说它不真实,你也笑不出来。
不仅是郭德纲,任何人的相声都经不起完全的推敲,但这并不能否认作品和表演的价值。这几天重听《黄半仙》,仔细想想里面有太多的不合理:腿疼就变天一次都没有失手过,黄半仙在屋里说“我来了你活得了吗”,崔英听见进屋立马给他跪下,这时皇上根本还不知道有黄半仙这么个人怎么就不能将其灭口呢?皇上让他接连猜大青枣和蛤蟆全猜中了,而且中得那么玄乎,现实中这种几率能有多大?相声到此就结束了,后来黄半仙怎么样啦?皇上再让他猜东西他还能那么走运吗?他后来还能见到她腿有毛病的老婆吗?……
一个人听相声要想这么多,那该有多累呀。文艺作品有时就像童话,是被创作者和表演者万物为我所用的形式,符合大多数人心中的逻辑当然更好,但这并不是第一位的,它就是要与现实生活不完全一样。如果都一丝一扣都还原生活复制生活,艺术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首先,不评价郭德纲为人。就说说他的段子吧。第一,相声是笑的艺术,不存在什么是否严谨,首先是让人能够发笑,开心。第二,相声最早就是荤段子,互相骂开始的,现在社会进步了,所以得出新相声,之前的骂街的,黄色的就少了。郭德纲相声里面很多黄色的,骂人的,这些确实应该慢慢减少。虽然很搞笑,但是听多了就烦了,不过现在类似的很多,马东的奇葩说不是也有很多黄段子嘛。所以看怎么看吧。第三,郭德纲相声我认为最大贡献就是单口相声,长篇的,济公传,张广泰,等等吧。因为现在什么报菜名,八扇屏很多老的对口相声已经被说烂了,在郭德纲之前姜昆什么的,没有人说长篇单口,这些长篇单口是相声宝贵的文化遗产,得有人说,有人流传。第四,相声之前不如小品,很多相声演员都改行了,这是郭之后让相声火了,现在的苗阜陕派相声等,也是郭之后算是大发展了。这里面郭功劳很大。所以,听相声首先得获得一乐,其次老辈留下的好东西得有人说,有人改编啊,郭德纲做到了,至于逻辑什么的,无所谓吧,相声不是科学。当然。郭是什么为人,和其他人有没有矛盾,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只希望相声演员多给大家好作品,把老段子特别是长篇的,多说点。
首先,不对郭德纲或其他人的人品做评价。个人很喜欢郭德纲的相声,单口、对口、群口还有学唱,可以见得功底比较深厚。作为相声,首先它并非庙堂文化,从古至今,相声本身就是在天桥、大街上,民间艺人为糊口创造的生计手段,说句不好听的,当时这叫下九流。但他又与唱戏不同,唱戏讲究功底,真刀真枪真耍真唱。相声是靠嘴说,两个人一逗一捧,周围看客一笑给点钱,够这个艺人养家糊口。但是怎么逗怎么捧学问很大,逗的人不能说观众,不能说具体人名,只能拿捧哏的开玩笑。这是从根上传下来的,但是到了郭德纲这,似乎变成了抨击他的一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创作中他能最快的通过叙述将听众带入当相声中并依靠叙述让听众发挥想象捧腹大笑,为了让听众可以最短时间内进行一个人物的识别,一个男人(于谦、或者郭德纲自己)、一个女人(谦嫂)、一个老头(于谦的父亲)、一个小孩(郭麒麟)。他将观众熟知的人带入到相声角色中,可以让听众最快的进入相声,让这个故事更饱满,并且还带来了更多的包袱,足以见得他的成功,也因此捧红了德云社其他人。我们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到底如何。但是他的相声确实可以让你开怀大笑,他的专场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这就是最为一个“相声”的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