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老人没钱,儿女的能力有限,怎么养老?关于,我认为先要说怎样的老年生活才能算是“养老”?
在广义的概念上,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体力智力衰退,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劳动的能力,不得不退出劳动生产一线享受老年生活,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休。
现在我们国家退休年龄规定是60周岁退休,就是说人过了60周岁,就可以不再从事生产和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工作享受老年生活,可以跳跳广场舞,到各处旅旅游,观个光,这种生活也可以说成是“养老”。
但这种人生模式在现代只限于城市人群,农村人群还没有享受这种人生模式的资格,甚至说农村农民也没有退休一说,农村农民只要有口气在能动得了,就得为活着而努力,就得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工作,有些农村人能劳动到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按照国家退休制度和退休年龄,农村农民过了60周岁以后,也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到了退休的年纪的农民,到最后生命终结的这段时间,也是在养老,只不过是农村农民养老与城市居民养老的方式不同而已!
造成农村农民养老和城市居民养老是两种不同方式的基本原因是城市居民在老龄,不再从事生产劳动工作后,仍然有经济来源,就是有“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但是农村农民没在老龄后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唯有的指望除了子女就是自己。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养子女小,子女养父母老。但在现实社会里,尤其是在农村,往往子女不能养父母老。这里面有多种情形,有的是子女忤逆不愿意养父母老,更多的是子女能力有限无力养父母老。我在这里讲一个我们这里的真实例子: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有儿有女,但晚年仍然自食其力地独立活着。地方上的人,地方公共组织,甚至她的女儿们都多次要求她的儿子赡养他们的老母亲,可唯一的儿子就是不履行对母亲的赡养义务,理由竟是他自己也到了要人赡养的年纪都没人赡养,他怎么赡养老母?这个儿子说的也是实话,他年纪也近七旬,身体也不好,不能从事正常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很吃力。而他的子女们也因为种种原因,对他的晚年生活没有实际的帮助。后来这个老太太的儿子还走在了他老母亲的前头。按地方习俗,有儿子的父母女儿不负赡养义务,女儿不能把父母接到家里居住。况且女儿出家成为别人家的媳妇母亲,她们也有她们的责任义务,对父母的照料有许多不便。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的晚年生活的差距是长期的社会体制下形成的,农民们也不该抱怨什么,抱怨也没有用。农村老人也别想着怎么养老,应该想的是晚年怎样生活,怎样活下去
。唯有的办法也就是能动得了就动弹着,自食其力,实在动不了了,在阳世的日子也不多了,让孩子们照料着离开,有人负责着埋在土里就行了,你还打算怎么养老?
我自己的养老不存在什么问题,儿子们每年能给不少,地里也能收入些,自己也做了充分的养老准备,名付其实的能过上小康生活。但实事求是地讲,农村老人没钱的还是大多数,无论种田还是打工,都不可能有显著的收入,把儿女们供出学来,买上楼房,找上对象成过家,不借债的不多。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许多人还需打工还债,儿子情况不太好的,吃喝基本上还要依赖父母,在找儿媳难的现实情况下,委屈求全是父母的唯一选择。
农村六.七十岁的打零工是个普遍现象,能找个看门的差事那是最好不能了,有的还能和老伴一起去,节省不少开支。应该说现在的条件好的多了,种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的也单一,即使七.八十岁,经营自己的三.五亩地也不是很难的事。只要身体没有大的毛病,农村老人主要还是靠自己生活。种地收入些,国家又能给点,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煤碳一涨价,许多老人秋天就大量拾柴,以往无人拾的树枝树苗都被一扫而空,为了省钱有些人碳都不买了。节省既是农民的传统美德,也是克服困难的唯一选择。当然农村老人如果行动不便后,就只能靠子女提供生活所需了;倘若剩下一个,一般都由子女轮流侍侯。
现在农村的老人都只有一百多元的养老补贴,和城市的养老差距还是巨大的,难言老年幸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振兴,共同富裕的实施,相信不会把农村老人一直落下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