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陪伴的原因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这首儿歌道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很晚回家,一开家门,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着他。
儿子说:爸爸,我可以问一个问题么?您一小时赚多少钱?
他觉得莫名其妙,训斥儿子,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
儿子哀求:我只是想知道,您一小时赚多少钱?
他听着儿子略带委屈的声音,回答: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儿子低下了头说,爸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
原来搞半天儿子只是为了要钱?工作一天很疲惫,他怒了,冲儿子发了一通脾气。
儿子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在客厅坐了下来,在寂静的夜里怒火一点点熄灭,他想,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说不定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儿子平时很少要钱。
他走进儿子的房间,说,我刚才不该发那么大的火,这是你要的十美金。
儿子道完谢,高兴的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接着全部叠好递给他,说,爸爸,我现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跟您一起吃晚饭。
看到这里,家长们估计都很有感触,因为这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写照。做父母实在太难了,顶着生活的压力任劳任怨,累了想一想一大家子的开销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能告诉自己不能停下。
正是应了那句话: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这也是很多家长陪不了娃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家长对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家长说,小孩子那有那么娇气,吃穿不愁就行了。包括家里的老人也常说:我们那时候带娃也不管不问,孩子们都是散养长大,也都挺好的。
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照料,有的家长每天也带娃出去溜达,但是一到目的地,就坐下玩手机,任由孩子自己跑。
还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金钱,给孩子买很多礼物。
带孩子多累啊,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而且育儿并不像工作成绩、收入来的那么立竿见影,所以很多时候家长就习惯了就用物质来弥补自己的缺位。
这里我们要知道,看管≠陪伴,物质满足≠陪伴。
这些都不是陪伴。因为这些情况下,孩子和大人之前没有情感交流,没有互动。
只有情感互动,才能理解孩子,真正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陪伴的重要性
实际上,幼年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会对孩子造成很多影响。
大量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一生幸福与否最重要的几年,孩子的自信心、自控力、安全感、对世界的认识、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等等都是这几年塑造定型的。
父母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父母的陪伴关爱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育是旁人无法替代的。
李玫瑾教授就提出,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父母要有恩于他,三岁前的抚养,奠定了孩子成长的很多事,有恩于孩子的父母,才能在以后的教育中,对孩子立威,让他听父母的话。
在人类生命的早期,非常无助,吃喝拉撒睡,哪样都需要依靠别人,父母悉心的照料,让他吃到食物,给他换尿布,困了安抚他入睡,孩子会对抚养人产生深深的依恋,看不到就会哭闹,换个照顾的人,他会不适应,会出现抗拒的情绪,孩子的所有快乐都跟抚养人息息相关,这就是最早期的依恋。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跟谁最亲,就会最听谁的话,他和抚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抚养人对孩子有绝对的心理管理资本,这为后续的“立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做过一个实验,让新生恒河猴一出生就与母亲分离,同两个“替代母亲”在一起。
一个“替代母亲”是铁丝架子,可以从那里喝到奶。一个“替代母亲”是制作成恒河猴样子的布偶。
实验发现,小猴子宁愿挨饿,也要和“布偶妈妈”在一起。
这说明,对哺乳动物而言,身体的碰触和情感的回应是比奶水养育更重要的事物。
人天生是社会性的,只有在关系中,才可以存活。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的、热情的回应,不仅是亲子关系建设的最好方式,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前题。
父母的陪伴,就像照进孩子心里的光,会给他们的一生提供绵延不断的能量抱持。
有一个母亲,在儿子上托班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调动到在外地。一开始和儿子视频,儿子哭着喊妈妈,后来再视频,儿子自顾自的玩玩具,不理会她在镜头那头的呼唤。
她哭了一场,放弃了那个好机会回来,下班了就专心陪孩子。她说:我要给儿子最需要的安全感。
事后她反思,当时儿子那么小,如果一直没有在身边,造成的亲情缺失是不可弥补的。在儿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她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女儿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很让老师头疼,因为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去抓咬别的小孩,经常有家长投诉这个孩子又干坏事了。
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都是爷爷负责接送。在家爷爷什么事都顺着孩子,偶尔爸爸回来了见孩子不听话,就狠狠打一顿,但是这个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见改变。
家长就像园丁,及时修剪枝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效果很好。如果长时间不理不睬,等意识到要好好管理时候,可能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心力了。
三、高质量的陪伴怎么做
陪伴并不需要24小时呆在孩子身边,我们每天空出半个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真正用心陪伴孩子就够了。
用爱的方式陪伴孩子、全然的专注于孩子、用心投入。
可以做些什么呢?
1、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
孩子们都很乐意和父母一起做事情。
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读绘本、玩过家家游戏、学一首欢快的歌曲。对于孩子来说,只要陪他们玩的是爸爸妈妈,他们就会很开心。
家长还有工作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主题,比如画一幅画,等孩子画完,和孩子一起欣赏作品。家长专注工作的样子也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2、耐心的陪孩子聊天
孩子很乐意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小事情。
这里要注意的是,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建议父母把手机放到一边,认真地和孩子聊天、互动。你认真地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
认真的倾听还有助于发现孩子的问题,便于及时引导。比如孩子讲到在操场有人冲她大喊大叫,你可以问问她当时是什么感觉,是怎么做的。如果是妈妈,妈妈会怎么做。可以告诉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同时,认真听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一种支持。
3、让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务
做家务可以让孩子从小学着为家庭尽一份心力,培养责任感。
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和孩子一起收拾脏衣服、折衣服,让孩子饭后收拾碗筷……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光一去不复返,转眼孩子就长大了。
请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让陪伴的点点滴滴,成为家长和孩子心底最温暖的力量!
我宁愿工作,也不愿意带孩子,带孩子没有收入,没有成就感,每天做不完的家务,和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抑郁,憋屈。
十年带了两个孩子,怀老大三个月的时候腰痛的死去活来,不敢咳嗽,不敢打喷嚏,全靠忍耐,去了好多家医院,大夫都不建议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肚子越来越大,孩子在肚子里动来动去,发育良好,最后决定生下来,那种疼痛日子就是躺着疼,坐着疼,每起来一下,都会疼的死去活来,就那样数着数,过日子,终于熬到八个月就去剖,全麻,孩子第一声哭泣,我听不到,什么时候抱出手术室我不知道,等我被送进病房时,是大夫、麻醉师一群人陪着,隐约听到他们跟老公的谈话,说我的脊柱已经是70多岁老年人的脊柱,完全变形。就那样生完孩子半年后自己带孩子,依然疼痛,每天靠吃止疼药维持,不吃止疼药的时候,不敢跑,不敢咳嗽,每晚凌晨一点才能入睡,因为一点后疼痛就解除了。就这样熬到孩子两岁后,症状慢慢减轻。在养孩子的这几年,每天混迹于带娃的老年人当中,每每坐到马路边,看着来往的人群,我都用很羡慕眼神看着那些打扮漂亮上班族女孩们,更羡慕那些有人帮忙带孩子,能上班的宝妈们。,羡慕没有用,收完目光我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一样。孩子两岁半,找了家幼儿园,顺便也给自己在幼儿园找了份工作,不管干啥,不至于闲着。
上班五年后,意外有了二胎,又开始了没日没夜,做不完的家务,洗不完的衣服,没完没了的哭闹,最害怕孩子生病,带老大时就一个,带老二时已经两个,每天还得操心老大的衣食住行,作业,学习成绩,还有老大的心里,因为有了老二,把全部的精力都给了老二,老大就明显的有情绪,还得平衡两个孩子。上班能有这么累吗,八小时之外至少脑子是平静的,带孩子没有一刻是平静的。
如果有的选择,我更愿意上班,而不是做家庭主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