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得不错,在此做个浅显的回答,望有所帮助。
关于题主的问题:三国蜀汉实力最弱,诸葛亮7次北伐(应该是5次),为何实力强的东吴不打曹魏?
这里要分开来分析这个题目:
首先要看蜀汉为什么要北伐
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至于为何要进行北伐,要从源头说起,这个源头就是《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军事集团提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原文为: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军事集团与诸葛亮一开始的目标是一统中原、还于汉室。这是蜀汉建国的核心精神。而尤其像诸葛亮这样的儒生,国家与君臣观念极强。当然这也成为他后刘备时期沉重的政治包袱。《隆中对》中规划得非常明确:曹魏集团人才济济,不可迅速拿下,孙吴大地固若金汤,可以合作。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天下有变,则两路齐发。这里为什么说天下有变就北伐,而不是东征呢。那是因为蜀汉坚定地认为篡汉者是曹魏,而不是孙吴。所以必须北伐,才能证明其起兵与最后建国的正义性。
当然,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决策,虽是在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但也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刘备死后,留下一个烂摊子。朝野上下不平、接班人不力、蜀地三股势力暗箱争斗。这三股势力分别为:
第一股势力是:刘备入川时带去的荆州人士组成的“荆州集团”,他们占据了蜀汉政权的主导地位。
第二股势力是:刘焉父子入川时从东州带过来的亲信所组成的“东州集团”,即益州前一任主人。
第三股势力是:益州本土豪强、名流人士和一些在当地德高望众的世族所组成的“本土士族”,不受蜀汉政权的待见。
三股势力矛盾重重,荆州集团与本土士族基本上算是强龙与地头蛇的关系,刘备在位时多次镇压国。后刘备时期,诸葛亮采取亲和政策,但仍旧不信任。且诸葛亮时期实行的是“严刑峻法”“依法治国”,士族集团颇有怨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益州疲敝,此城危及存亡之秋”。益州危在哪里呢?此时诸葛亮早已与东吴结为友好同盟。赤壁之战后,曹操已退回北方,曹魏对他并无威胁。其实,诸葛亮所谓的“危及存亡之秋”的“危”恰恰就在蜀汉内部。这也就是他要发动“北伐战争”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通过发动战争才能转移注意力,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达到空前团结的目的。
那么反过来,我们再去分析实力相对较蜀汉强大的东吴,为何不进行北伐。
孙吴不北伐的原因
这也得从东吴版的《隆中对》即孙权与鲁肃的《榻上策》说起: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文中的鲁肃的建议中,重点在于守荆州、据长江,三分天下,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意思很明显,就是谁也吃不了谁,守住江东以观时局之变。孙权虽一开始未在明面接受,但在后来的一切所作所为当中,无不贯彻鲁肃一开始的建议。可以说如果蜀汉政权的守是“以攻为守”,那么孙吴集团的守就是“韬光养晦”中略带“流氓行径”了。
况且,孙权是位极为成熟的政治家,政治家的眼中只有利益,情义是为利益服务的。孙权没有诸葛亮的政治包袱(平定中原,匡扶汉室),又有父兄二人打下的江山作为基础,留下一批忠实的文武权臣相辅佐,而东吴富饶的物产又使经济基础较为稳定。此时曹魏依旧强大,蜀汉占据长江上游,又有蜀地天险,易守难攻。如此,那就守着江东即可,没有大动干戈的必要。
因此,这就是三国蜀汉实力最弱,诸葛亮5次北伐,而实力较强的东吴却不打曹魏的原因。
我是曾得不错,一个喜爱三国的小编,欢迎留言交流!
三国历史是中华历史一篇浩瀚璀璨的诗歌,精彩的描绘了一个个历史故事,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更是把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写的如同美酒般,让人如痴如醉。为什么东吴不打曹操呢?原因如下:
第一、实力不够强大。
三国时期,实力最雄厚的是曹魏,其次是东吴,最后是蜀国。东吴自保有余而取天下不足,他们最厉害的是水军,但是取天下靠的是步兵和骑兵。东吴水师堪称天下第一,步兵和骑兵却远不如蜀国和曹魏。因为东吴有长江天堑,所以水师则自保的武器,故只能自保而不能谋取天下。
第二、没有充足的理由。
蜀国打曹魏是为了匡扶汉室,恢复大汉雄风。再次曹操把持皇帝,使得皇帝成为傀儡。而刘备自称汉室宗亲,自然有责任和使命匡扶汉室,在世人眼里刘备是出师有名,打曹魏是合情合理的事。但是,东吴不一样,就算东吴真来个清君侧,世人都会说东吴想把大汉天下据为己有,那这和曹魏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形势不允许。
东吴的战略方针跟蜀国差不多,也是先让天下形成三国鼎力之势,待另外两国打得两败俱伤时,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东吴贸然攻打曹魏,那么蜀国有可能趁虚而入,那么最终坐收渔翁之利就是蜀国了。故而形势不允许东吴攻打曹魏。所以,东吴的外交策略是联刘抗曹。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