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帝王,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从秦始皇称帝到溥仪退位,2132年中有皇帝408人。如果把夏商周的帝王和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公、侯加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帝王本来平均寿命就不高,早亡的不少,功绩卓著,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的有周武帝周武帝宇文邕、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秦武王等。野狐对周世宗柴荣的早逝深表惋惜,他的英年早逝造成的历史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柴荣是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其家为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郭威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是为周世宗,只可惜在位仅仅六年。
柴荣登基后,整军练卒、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不断好转。他听取了比部郎中王扑“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献策,确定先攻后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方略。柴荣西败后蜀,夺取了秦、凤、成、阶4州后,于显德二年到五年(955~958年),三次亲征南唐。北周大军直捣长江,逼迫南唐中主划江为境,夺取了长江以北淮南14州、60县,使南唐俯首就范,奉表納降,南方各割据势力也不敢造次妄动,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柴荣宣布北伐契丹,要收回石敬瑭出卖的幽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北部地区)。辽穆宗耶律璟听到后周北伐的消息,为之大惊,急忙派南京(今北京)留守萧思温为兵马都总管,率军阻截后周军队,结果被杀的大败。随后轻周军松拿下益津关、瓦桥关和关南州县。在商议攻取幽州时,柴荣病倒了,不久去世,年仅39岁。
柴荣志在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周帝国,他的早逝真是令后世唏嘘不已。宋神宗认为柴荣假以天年,必能成为汉高祖刘邦一样的千古大帝。幽云十六州北宋一直都没有拿下,而北宋几代皇帝都认为,柴荣不死,幽州很快就会被拿下。
更让人可惜的是,后周基业不深,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上骗抢来了天下,心中总是呆鬼,也怕有朝一日别人也来个黄袍加身,就先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夺了为其得天下的有功大将兵权,把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上。赵匡胤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虽说是吸取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但更多的是因为心中有鬼。
因为有鬼,所以对武人提防之心犹重,北宋“以文制武”,文官的地位远高于武将。赵匡胤在国家兵力分配上搞出一个“内外相制”的设计方案,禁军和地方驻军相互制衡。禁军掌握在皇帝手上,就此还不放心,又来一个“将不专兵”的更戍制度。结果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反叛的几率很小了,但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两宋一直沿用这一基本国策,虽然宋代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薄弱,结果被辽、西夏、契丹、金轮番猛揍,北宋连皇帝都被金人虏去坐井观天了。
南宋为什么大多时候是投降派主政,岳飞为何会被杀?那不是秦桧就能做得到的,这家伙只是一个棋子。一切根本原因还是当年的那个“鬼”在作怪,怕岳飞也玩黄袍加身,那一切都没了,投降赔款还可以坐拥半个天下。这种小人之心最终的结果是,崖山之战后被蒙古人所灭。
崖山之后无中华,此话虽然很偏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元朝九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好多年停止科举考试,读书人被排在第九位,“九儒十丐”的臭老九,比妓女社会地位还低,这样的情况下,文化能不受到严重摧残吗?
大宋的软弱,文化的被摧残,这些都和赵匡胤的基本国策有关,老赵的国策都和心中的“鬼”有关,而这个鬼是由周世宗柴荣意外的病故而起的。柴荣的英年早逝,不只是后周的不幸,也是大宋的不幸,一定程度对中华文化也有着不利影响,这正是野狐为何认为他的早逝最令人惋惜的原因。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弄时势。在幽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帝王何其多。帝王虽集天下权力于一身,但也有天意弄人的时候。所以,在这些帝王中,英年早逝之人也不在少数。这里,说的是冉闵。冉闵虽不是病逝,但其正值壮年之时被杀,也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一类吧。
在历史的大熔炉和政权的大杂烩中,五代十国是最为混乱和繁杂的一个时代。而在这样的混乱背景之下,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帝王深究和慎就的问题。
而在汉族和羌氐、胡人、鲜卑,以及匈奴等关系上,自古便是封建皇朝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无论是打击,还是和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取决于国家的实力强弱。
履胡之血涉胡肠,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这是对霍去病和卫青等人封狼居胥的称赞。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牛马。
这是元末红巾军对元朝暴政的愤怒口号。
而在五代十国中,冉闵对胡人的威慑应当算是最大的一个。其颁布的“杀胡令”,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无疑是一道霹雳。
《晋书》有言,“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畏威而不怀德”是一种通病,和亲虽然能够解决一时之危,但不利于长久之治。而强烈的战争手段,虽然免不了一时恶名,却也让他人畏惧。冉闵的“杀胡令”,虽然实施时间尚短,但其对当时的胡人来说,却是最为恐怖的。
可以说,冉闵的军事才能虽然有限,而其在建立冉魏政权之后所做出的政治也有限。最后,冉闵更是在永兴三年的时候,被慕容儁所杀。但是,因为他的存在,以及“杀胡令”的颁布,却也是五代十国中较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