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说的蛮清楚了,你是自杀呢?还是我帮你呢?你说樊于期怎么选?
就像刘邦问韩信要季布,韩信也是问他,你是自杀呢?还是我帮你呢?
樊于期是必死之人了,别说区区一个樊于期,就是太子丹自己,也是必死的,
秦始皇还没向燕王要他的儿子太子丹,燕王也毫不犹豫急不可耐的自己主动交出去了。
再回过头来,别说一个樊于期了,荆轲不是也是送死吗?
两国相争,杀了对方国王有用吗?显然是没有用的,安 重 根杀了伊 藤 博 文,有用吗?曰本能衰退?还是能灭亡?
杀了赢政,不过是换个人统一天下罢了,燕国一样会灭亡,
如果赢政的父亲或者爷爷多活几年,统一天下的就是他们,如果秦始皇死的早了点,那统一天下的就是他儿子了,统一天下的大势来了,八岁的福临都可以统一天下,八岁的康熙都能带来盛世,这个有什么影响呢?
这种事情应该涉及到一个死士文化吧,从一开始就是必死的事情,所有涉及的人都必须死。第一个是田光老儿,太子丹告知田光时起,老油条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老奸巨猾的田光没有回去跟家里告别,而是直接找到荆轲住处,因为他知道回去就是死全家。
当他把推荐情况告知荆轲的时候,立刻自刎,从而将保密义务外包给了荆轲,保住了全家性命。
荆轲从知道被推荐这一刻起,也就知道自己是在劫难逃,他在燕王府好吃好喝的,还提出砍掉美女双手等变态请求,个人感觉就是对死亡的不甘和宣泄。
所以,当荆轲找到樊无期并把刺秦行动计划全盘告知时,聪明的樊无期啥都明白了,所以都没跟家里人告别就直接自刎,因为他明白告别的话除了多几具尸体毫无用处。
至于樊无期死前拜别荆轲,应该看作是请求其关照家人的一种托付吧。
总之,先秦时期的文化特色鲜明,包括鱼藏剑,聂政刺韩磊,要离刺庆忌,他们的价值观如此鲜明,为建功立业甘愿舍弃一切的豪情气概,我只在毛主席的战士身上见得到,今天读起来都是荡气回肠,但是早已离我们远去,只能欣赏,无法模仿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本来就是一首悲壮的诗歌,似乎从这一刻起就冥冥中注定刺杀难以成功,也决定了荆轲就是个悲剧英雄。
据司马光记载:“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可见燕国太子丹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者,不光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还出此刺杀的下策,其政治觉悟和智商是不合格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是因为几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其国力不是简单地说杀了一个秦王嬴政就可以削弱,使秦国衰败。当时秦国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所以这么低级,幼稚的刺杀想法太过于儿戏。
反观樊於期为了报恩燕太子和自己的灭族之仇,杀身成仁,献上自己的人头,把身家性命交于荆轲,寄希望于他能刺杀成功,替自己报仇雪恨。也只能说是一介武夫的莽撞和无奈之举,但我们不得不感叹樊於期面对生死抉择,大义凛然,从容赴死,其舍生取义是值得后人称道的,也为荆轲刺秦这个历史典故增添了不少悲壮的色彩。
!
,我想问几个其他问题。
小明高考失败了,那他之前做的努力白费了,值得吗?
小明追求心上人小红失败,白白搭上了几年的光阴和大量的金钱,值得吗?
小明做一个项目失败了,前期做了好多准备,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心血,值得吗?
……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问题能例好多。
现在回到正题。荆轲刺秦,是燕国在当时形势下不得不为的一件事,当时周朝、韩、赵、魏已经没了,楚国也快没了,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天下皆知。燕太子丹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刺杀秦王是一个必须的行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燕国弱小,不可能打得过秦国,而秦国也不可能主动退兵,只能采用刺杀这一奇招。
圣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想刺秦,就必须取得秦王的信任,而想取得信任,就必须有所付出,而
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城的地图就是最好的工具。刺秦失败,是荆轲的问题,但这不影响他的名声与气节,而樊於期也一样。
中国人历史上做事情,有的时候是不看结果的。这就是后来的莫以成败论英雄。
而且,就算他不献人头,等到秦国攻下燕国,他还是一样跑不掉,还是会死。所以说,无所谓值得不值得,只是历史大势所趋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