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答一波。
首先说一下曹操的人设吧,我们对他多疑、奸诈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
主要是这几件事:
1、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跟陈宫一起逃难,遇到老朋友吕伯奢,便去他家歇脚。曹操听到屋内有磨刀声,以为是吕伯奢想杀他,于是没问清楚就杀了吕伯奢的全家,结果发现他家只是想杀猪招待曹操。事后,曹操说出了“宁教我 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
2、《世说新语》记载,曹操召见匈奴使者,怕自己的相貌不够雄伟,镇不住外邦人,于是派手下假冒自己,曹操本人扮成一个拿刀的卫士。结果匈奴使者来了之后,曹操派人去问他对魏王的看法,使者说:“魏王相貌堂堂,但是旁边的卫士,一看就是英雄。”曹操知道使者已经看破了这点,就派人去追杀使者。
3、曹操因为做多了坏事,于是跟身边的侍卫说,“吾好梦中杀人”,让手下在他睡觉的时候不要靠近他。结果有一个侍女不知道这个事情,在曹操睡觉时,帮他捡起掉在地上的衣服,曹操拔剑而起,杀了这个侍女。在他醒来后,非常震惊,命人厚葬了侍女。
4、5……
其实呢,曹操这个形象,只是相对于三国其他君主,特别是刘备来说的。刘备自己说过:“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曹操的多疑其实根本不是问题,以曹操的雄才大略,无论是多疑还是奸诈还是宽厚、包容,都是他为了达到目的所作出的伪装罢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多疑的曹操,也有他宽容大度的一面。
曹操“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曹操与张绣的这一战,让他损失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非常重要的大将-典韦。按理说,以曹操的性格,是不是得把张绣斩草除根?并不是。后来,张绣依然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不计前嫌,还给张绣封了侯。
还有,【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武帝纪》】
所以说,曹操多疑的性格是根据因时而异的,不存在“利大于弊”或者“利大于弊”的情况存在。更何况,在历史上这么多boss里面,曹操的多疑大概也不会排到很前面。而单纯说曹操多疑、奸诈,其实是很片面的,反而把曹操这个形象扁平化了。
PS: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立删,谢谢合作!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希望给在下点一个赞,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山居不记年”,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谢请,我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的。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哪个东汉末年救过他多次。在东汉末年很多军队首领都遭遇过刺杀。
在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只有保持多疑的性格才能真正在乱世称雄。并且曹操当年曾经刺杀董卓失败,在曹操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让曹操更加多疑提防身边的人。曹操深谙乱世生存法则。刺杀董卓失败后,途径故人吕伯奢家,更因为因多疑的性格,误杀了吕伯奢全家。几乎不相信任何人。还曾为了防止身边人行刺,假装自己梦游,然后杀了身边的侍从。对于亲生儿子,曹操也不是完全信任,直至他去世,儿子曹丕在他面前一直唯唯诺诺,生怕被自己的老爸干掉。在乱世只有小心谨慎,保持这种多疑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但是还是有弊的,在赤壁之战中误信周瑜的离间计斩水军蔡瑁,张允 。曹操攻克荆州后,张允,蔡瑁投降曹操,后来二人皆奉曹操之命指挥水军。虽于赤壁之战初期战败于吴国水军,但受饶恕,更加强化水军之实力。警觉敌方日渐强大的周瑜,故意散播同蔡瑁、张允二人与吴国通敌的伪报,致使二人遭盛怒之下的曹操斩首。本来二人被周瑜视为很大的对手,但却因为曹操的多疑而被杀死,从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