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古以来就是依种地为本份。农民,离开了土地就象是鱼儿离开水一样无法生存。可是,现如今不是那么回事了,你到那广阔的田野里走一趟,看一看,在地里忙活的,能不能找到一位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顺便再看看,在地里浇水、施肥、打药、除草的都是啥人,我想,答案肯定是一致的:都是老年人吧!那么,年轻人都干啥去了?为什么年轻人不种地、不愿意种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原因在哪里?
一、观念更新转变,老辈人不想让子女走自己的老路
自古以来,农民种地都是依靠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为农民,确实很累,也确实很辛酸,农民很无耐,除了种地他们别无其他选择。如今,形势不同了,改革开放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发展空间,农民不再依赖靠单纯种地而获取经济利益,作为过来人的老辈农民们,不愿意子女再象自己一样受苦受累,希望他们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不让年轻人种地,迫使他们外出打拼,构筑自己的生活。
二、土地产值低贱,满足不了年轻人消费需求
现在的社会是高消费时代,物价上涨,商品价格贵的离谱,而且现行的经济体制,啥都需要老百姓自掏腰包。教育、医疗、购房、结婚、就业等都需要高昂的费用,老百姓再指望手里那二亩薄地是真的行不通了。况且,现在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而农耕支出费用也相应的提高,种地不挣钱已是不挣的实事。这 一点,现在的年轻人看得很清楚,想改变命运,指望种地是真的不行了。
三、追求美好生活,年轻人走出土窝闯天下
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民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愿望不断增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向往着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怎么办?那就得有经济作保障,打工赚钱成为农民的首选,特别是年轻人。于是,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学技能,卷起铺盖闯天下,那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什么能挣钱就去做什么,为了过上好生活,苦点、累点都不怕。
四、为下一代着想,年轻人早做打算
知识改变命运。其实,年轻人不愿种地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为自己的儿女的将来早做打算,他们争前空后地想挪出土窝窝,向城镇转够,就是要为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创造条件,让儿女靠求学寻得出路,让他们长大成才,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为父母增光添彩,不再当土里土气的农民。
年轻人都不愿种地,其实还有逐多因素。是不是有人担心将来土地谁来耕种?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政府已径为农民想好了对策,而且我还想信,将来的土地会种的更好,收益会更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曰到来。
我是秋水,很高兴为您解答。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力摆脱了土地的羁绊,外出务工经商。但是还有不少农民依然坚守绿色田野,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辛勤地耘,支撑着中国14亿人的“粮袋子”。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不愿种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普通农户种地的效益不高。以我在豫南老家的情况为例,一个传统农业县,村里人均耕地面积1·3亩,春秋两季,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生产成本大致如下:小麦,种子50元,拌种20元,化肥120元,收割50元、播种20元,病虫害防治30元,合计400元左右;玉米总体算下来,和小麦的成本也相差无几。两季亩均收入,不过2000元多一点,如果算上劳力的投入,真可谓得不偿失。
第二,计划经济时代给农民带来的心理阴影。在六七十年代的“商品粮”时期,农民辛苦劳作,打下的粮食却眼睁睁地看着流进城里吃“商品粮”人的饭碗里,自己往往忍饥挨饿。那时候,乡下多少英俊健壮的小伙子找不到媳妇,而漂亮的农村姑娘宁愿嫁给城里的丑八怪。年轻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摆脱农民身份,当工人,进城市,吃“商品粮”。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倾斜,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善,但是这些痛苦经历,给农民们留下的阴影已经渗入到了血液里,让他们对身边的土地又爱又恨,又无可奈何。农村的年轻人无形中接受了老一辈的明示或暗示,有改变自身处境的心理需求。
第三、农村“新生代”对新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年青一代,特别是90后、00后,大都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加上传媒的发达,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外部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他们比上一代更加渴望改变自身处境,追求更高档次、更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工业化程度的进程,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也给他们带来了比留在农村种田高出数倍的收入。老一辈农民对土地那种天然的眷恋之情,在这些新生代心中早已经荡然无存。我认为,这是农村的年轻人不愿种地的主要原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留言讨论,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