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感觉过年平淡,没年味了,现实也确实如此。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无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极大改善。以往物质缺乏时靠过年才能大鱼大肉改善一下伙食,记得孩童时过年才能好吃、好喝、好玩,又有新衣穿,而现在平时比以前过年还丰富,感觉过年平淡了。
二、城镇化的进展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的越来越来多,过年时假期也不多,观念也不断改变,由于环保要求,很多城镇禁放烟花炮竹,传统中国人过年少不了燃放烟花,增加喜庆氣氛,少了这一点就让人们倍感过年没年味了。
三、现在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达,手机的普及,电商的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购物,交流沟通,由于生活压力增强,年轻一辈更执衷网上购物拜年等等,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越来越少了。以往传统的过年节目也被网上游戏,电视节目取代,自然而然人们都感觉到过年平淡了。
新年承载着国人对阖家幸福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然而如今年味却越来越淡,这似乎是必然趋势~
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
我想起了前几年的一阵热潮:低头族。距离很近,心很远。大家坐在一桌,老人满心期待和谐融洽的闲谈,结果看到的却是儿子闺女,孙子孙女的低头不语,人人抱着手机抢那三两块的红包。百无聊赖的老人,低头无言的子孙,这是新“新年”的味道。
试想以前,黄发垂髫,互相交谈,其乐融融。子女尽孝,父母欢笑。空余时间放鞭炮、出门看戏、逛街、打牌、走亲访友。小孩子拿着口袋挨家挨户要糖要瓜子。。。
生活压力日益繁重
很多人一年忙到头,年末等着工资置办年货,然而那时已经没那么多时间精心准备,只能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去走个形式似的买点东西。我们就是这样,日久生厌,总觉得过年好像就是买年货,回老家吃个饭就算完事。年年过去,年年变淡。再加上各种家庭矛盾纠纷,人情世故,使得大家身心疲惫无心过年。又有多少新年融洽都是表面融洽?
生活条件改善,村庄变小镇
泥砖黑瓦,山村乡间似乎才让人体会到年味。而现在,很多人家已经盖起来小楼,让回家的人看起来似乎少了童年或者年轻时的农村味道。
春联窗花只需要花点钱买机器造出来的,少了人文艺术气息,传统手艺人不断流逝。
对传统文化的陌生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对新年文化一窍不通,过年了也就只是回家吃吃饭玩一玩,对文化习俗一知半解或者不了解。时间推移,先来的人成熟了,对过年习以为常,失去了以前的童心。后来的人呢,被当今科技的发展冲昏了头脑,沉醉在电子产品当中。他们往往对外国文化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新奇东西感兴趣,对传统文化无暇顾及。
期待点击“关注”,我们一起体会生活。欢迎大家下方评论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传统习俗~
因为有人在扼杀中国传统习俗。过年:团聚,祭祀,庆祝,拜年,总结、规划。扼杀方式:以红包为主,丢掉礼仪,恭敬之心不在。以文明为名丢掉烟花,年节氛围不在。以攀比炫富为荣,丢掉亲情血缘,凝聚力不在。以破除迷信为名,不敬祖先不祭神灵,丢掉信仰,敬畏之心不在。以私密为由不分享自身经历,丢掉了情感交流,真情不在。以不确定为由,丢掉了规划未来,群策群力不在。以上诸相,未尽彰今之过。但业已比较过往今时之别。 我们的掌权者们正佰入为了方便管理而管制的恶循环而不自知。烟花炮竹千年传统习俗被所谓文明过年扼杀,其原因不过是污染与危险。那我请问烟花与汽车等机动车相比,何者危害更甚?为何不禁车?因需运输?荒谬,烟花亦有不可替代之功用:传承中华节日传统,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扼杀烟花,是在走消亡中华民族凝聚力,失掉民族魂之路!
很简单,是社会的发展让春节这个节日的气氛日趋平淡了。。当今的社会物资越来越丰富,交通越来越便利,科技越来越发达,让以前过年才能实现的那些愿望,越来越简单容易,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就越来越没这个年味了。。。
我的父母作为50后,回忆他们小时候,家里吃肉是请了匠人师傅或者尊贵客人,才会上的一道菜,也只有几片肉盖在菜碗的最上面,小孩子是不准夹那几片肉的、作为70后,我出生后第四个月才喝上奶粉,还是在供销部门上班的父亲千方百计托人买到的。92年以前,家里的电都是半夜才来,凌晨5点就停。。。
物资的贫瘠,让过年时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能吃上香喷喷的肉丸子,能到处疯玩点点平时不敢想的花炮,能看上很少能看到的春节联欢晚会,能到亲朋好友家吃上平时吃不到的零食,过年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
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的。。。。就看突破点在那里。。。。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