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过剩”是个伪命题,只是相对而言,我们国家每年考不上大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的人也不少,目前,穷人家的孩子的出路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社会上还是需要大量的大学生
大学生“严重过剩”是个伪命题,而更多的岗位还是需要大学生去做,特别是在现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
大学生“严重过剩”其实是相对的,可能在大城市,大学生都去了大城市去找工作,而一些岗位要求大学生的素质与技能比较高,甚至要求有些工作经验的人去干,致使许多的人去竞争一个岗位,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常发感慨说“大学生过剩”之说,其实不是过剩。现在社会高度发达,一些岗位要求有能力有素质,甚至有某种特殊技能的大学生去做,我们可能不知道,每年一些企业到大学校园内办专题招聘会,一些竞争力稍差的企业都招不到人,说明啥问题?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稀缺了,有些企业想了什么办法?通过命名的方式,比如某一个班级直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企业提供一些资助,这个班的大学生,一毕业可以直接到该企业就职,这是为了第一时间抢人才。何况当时随着人们生育意识的转变,90后、00后的人口下降,特别是农村一些乡镇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一些城市建立许多的完全学校,完全学校就是从孩子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阶段都在一个校区上学,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些城乡接合部的乡镇的学校将无学生可招,慢慢地可以就合并了,原因是什么?学校的生源有限,而学校可扩大,肯定会出现一些学校没有孩子的情况,生源是这种情况,那么上大学的人口是不是少了。
现在中国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居于世界前列,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这类人才需求加大,还有一些高端的技术人才,包括生物科技等等,我有一个表姐,他家有一个孩子上的是医科大学,在郑州大学上学,一毕业就被杭州一所医院所录取,年薪几十万元,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年薪虽然在大城市不算什么,可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是不是改变了命运。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是很多,孔子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的老家是有名的穷困县,一个小县城什么企业都不出名,而就是一所县高中则是全国出名,每年的北大清华都被录取几十个,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越是穷的地方,孩子的出路越少,没有办法,家长省吃俭用也要将孩子供出来上大学,不然只能出门打工这条出路了。所以大家更注重教育,一切为了孩子。现在社会选择人才的制度也是不断的改革,不拘一格降人才,特别是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大学生去参加,过去靠关系,现在只要是大学生,正规的文凭,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每年不就是有一大批大学生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了行政事业单位上班,是不是华丽一变,命运改变了。
所以说大学生“严重过剩”是个伪命题,还有很多的岗位需要新一代的大学生,一些高科技、新技术企业或岗位,这就是家长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学的原因。
社会上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至少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要侧重于技能,可操作性的人才。
我们之所以说“大学生过剩”,其实是仅看到一些大众专业的人太多,这些大学生为一个岗位而应聘这个职位的人却很多,比如出现了几百个选一个的现象,这给大学生一个警示,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要盲目或盲从,一看现在社会流行什么就说未来可能大批量需要某个岗位的人才,结果就是等学了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刚毕业,这个岗位的人才也饱和了,比如九十年代这们上大学生时,大家都非常热门文科,因为文科好学呀,什么文秘专业,什么英语专业等等,特别是文秘专业,大学为了迎合社会这种趋势也大量开设这门专业,学的是什么?现代文秘,写作、文学、书法、口才等等课程,甚至还设想要开设汽车驾驶这门课程,当然是由于条件有限也就不了了之。最后文秘专业出来的人找工作就是一个难题了,文秘专业能干什么,开玩笑地说就是万金油,一说什么都懂,一说能干啥?那都是只瞪眼,无非写个文件,其实高中毕业的就不会写文件了,一此能力强的甚至文思敏捷,写得比文秘专业的还专业,所以文秘专业的人只能是干个办公室之类的文职,大家知道一个单位,办公室能有几个这样的岗位,所以文秘专业的人毕业后就业成了难题,有家庭背景的人进了父母亲关系的单位,没有背景又找不到工作的人只能到南方打工了,这说明啥问题呢?大学生选专业,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只图眼前的社会短暂的需求而选专业。
技术型的专业,可操作性的专业其实是非常吃香的,比如说现在计算机软件设计,半导体专业,现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这两个专业人才干的事,还有机电一体化,现代应该是电气化,毕业后就可以操作一些电气设备,过去为什么叫机电一体化,因为过去的机电设备都不是智能的,而现在全是智能化的,这样的专业毕业后对于大型的智能设备非常清楚其原理,以其更具可操作能力。还有现在社会上注重健康,包括现在老龄人的不断加重,关于中医、保健方面,医学方面的人才需要非常的大,而且这类人才学了以后即使自动创业也是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办个社区诊所之类也是非常接地气的。
针对社会需求的岗位还有许许多多,包括现在国家搞一带一路,即使去非洲去开荒,是不是也应该学会英语,包括农村的养殖,一些发家致富,如何将这些专业学会了,是不是可以发家,北大的学生在卖猪肉,有些外行可能会笑话别人,说上大学后去卖肉,现在小学毕业就会干,不过别人卖肉卖出了事业,开发许多的连锁店,卖猪肉赚了几个亿足以让你刮目相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哪一行,都需要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上大学这条途径。河南两夫妻养肉成了河南首富,是上市公司,规模是相当的了得,所以我们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问题。包括一些上学不用论、大学生严重过剩等等观点。
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所以一些家长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学就是以上的原因,家长的眼光都是独特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什么大学生“严重过剩”都是个别人钻牛角尖的观点,希望自己有孩子的,还是好好地培养吧,争取都上清华与北大,或者上个985或是211都行,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快快在评论区留言吧!
下面的图表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大学生的入学的数据,1978刚恢复高考时,全国在校大学生仅228万人,那时候的全国人口总数为9.63亿,在校大学生占比约为
2‰。截止到2017 年全国总人口13.9亿,在校大学生占比约2.7%。
而在台湾地区,总人口2350万,却拥有171所大学 ,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超过了130万,这是一个什么比例呢?5.5%,可见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并没有达到大学生过剩的状态。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增速在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大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平衡发展,出现了诸多严重影响国民素质的事件。
比如国人走出家门的不良习惯在国际上造成的恶略影响。
比如现在老人在马路上摔倒,居然没人敢过去扶起,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国家目前最缺的还是提高全民素质,那么提高全民素质的前提,仍旧是普及高等教育。
送孩子上大学,其根本是为了完成我们每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整体国民素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