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确幸。我来自贵州省毕节地区,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的风俗。
首先,除夕夜。我们比较喜欢称作年三十,年三十白天大扫除,煮一个猪头一只猪腿一个猪尾巴,准备年夜饭,去山上摘松针(本地人喜欢叫作松矛,松树的叶子)。天黑了以后,白天采的松针铺在地上,把装年夜饭的碗碟摆在铺松针的地上,在正对门口的地方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4碗饭菜,4双筷子,然后朝着门外喊“请三代宗祖来团圆”(由家中男子喊),然后开始敬神,把煮熟的猪头猪腿猪尾巴摆在屋子中央,开始磕头焚香烧纸点蜡烛(神坛下燃两支蜡烛,两柱香,两队纸钱,门外燃一只蜡烛一柱香一堆纸钱)。敬神完毕,撤了摆在对门口的桌子和饭菜,有狗的人家要先给狗喂饭,狗的饭一定要包含米饭和肉(老家有传说,认为大米是狗漂洋过海从外地带来的,所以过年要给狗先吃)。喂完狗就开始放鞭炮,放鞭炮过后家人按照长幼蹲在铺松针的地上吃饭(除夕夜只能蹲着吃饭)。吃完饭发压岁钱,父母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发完压岁钱孩子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父母要守岁,把铺在地上的松针抓一些撒在家里的各处,包括车里(这样来年就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凌晨父亲要提一只打铁壶去井里取水,叫抢“敬水”(去得越早取得越多,新年挣得就越多)。
其次,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父母不能叫孩子起床,这是一年中唯一一天可以正大光明肆无忌惮的睡懒觉的日子。小时候真的太喜欢正月初一了,又有压岁钱钱又不用早起,也不会被父母责骂(太作过头除外)。而且初一不能扫地,特别是种地的人家(老家迷信初一扫地会惊了虫子,来年庄稼遭虫害)。也不能动锐器,比如剪刀菜刀指甲刀铁钳等。有部分人家初一全家吃素,举家去庙里烧香拜佛。
然后,拜年
一般过完初一,基本就可以给亲朋好友拜年了。在出门给人拜年之前需要先做一个仪式,叫作“出行”。只有进行了这个仪式才能去串门,家里的车辆才能使用。仪式的举行地很讲究的,蒸年夜饭时,那个方位(东南西北)最先冒气,就朝该方位选一块地,把过年敬神用的一块方型肉和一些米饭摆放在地上,然后香蜡纸烛,叩拜。仪式完成。新嫁出去的姑娘,新年拜年尤为隆重,新姑爷需要给新妇的每一位族人和亲戚准备拜年礼(一般是烟酒茶),然后携礼物在新妇父母或者兄弟的陪同下挨家挨户拜年。然后会被留下吃饭,喝酒 ,给回礼(一般现金或者毛巾,衣物等)。回礼金额大小物品贵重取决于拜年礼的贵重程度。遇到热情好客的大家族,正月过完了,但是年还没有拜完。家中新近有人去世的人家,新年也需要隆重的给亲戚朋友拜年 。准备一块肉 ,肉上插香纸 背上烟酒茶挨家挨户去拜年…
如今,多数人常年在外地生活,跟亲戚们很少走动,春节也变得冷清,年味儿也变得淡了。
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很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风俗也在不觉中有所改变。
记得小时候的春节礼节比较隆重,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宰杀年猪、熏制腊肉,到了腊月二十三开始打扫家里阳尘(长时间烟熏蜘蛛网产生的尘絮)和房前屋后的卫生(因为农村都是土房),简单准备一些年货。
在吃年夜饭之前先要去上坟,年夜饭必须在堂屋里吃,在堂屋正中摆上八仙桌,饭菜端上桌之后让家里的长辈坐在上方,长辈先动筷子其他的才能开吃,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守岁,据说熬夜时间越长来年身体越健康。
大年初一每一个人都要悄悄地早早起床,一是为了不惊动跳蚤、虱子(那时的卫生条件差跳蚤、虱子较多);二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初一的第一顿饭必须吃汤元喻意团团圆圆。初二开始带上礼物拜新年(多指年前刚结过婚的新人分别到男、女双方亲戚家去认门),一般三四天就拜完新年,初六过后亲戚们又带上拜年拿来的礼物去新人家回节,热闹一至延续到正十五过后才能平淡下来。
而现在的春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也就有所改变,每当腊月的到来除宰杀年猪,年货也准备的比较丰富,除了老传统上坟而外,年夜饭过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春晚。为了第二天全家人精神十足到旅游景点去看风景,看完春晚就上床唾觉,大年初一也不怕被叫醒了(因为现在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了,没有了跳蚤、虱子)。初二拜新年的新人也就去一两家最亲的亲戚拜一下,很多外出打工的还没过完大年十五就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
现在的春节少了过去的诸多繁俗缛节,更多的是随意,年味似乎淡了许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