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原因很简单,也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因为大清国家的体制以及人为的因素混合而造成的。
【鉴春秋】,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史书已经做了定论,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没错,在这之前的,由清朝统治阶级发起的,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也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这场改良运动中,我们都知道,重点改革的都是器物层面的,尤其是军事装备方面。大清前前后后建造了很多的兵工厂,比如有名的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等等。最有名的就是北洋水师的建立,那是这次改良最重要的结果。
据后来统计数据,当时的大清海军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那为什么会如此惨败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国家体制
我们知道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为了改变大清落后于西方,而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改良由于是统治阶级发起的,所以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达到国家制度方面的改革,当时西方有两种先进的体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另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不管哪一种,都是对皇权的削弱,都是对统治阶级的一种本质改革。
但是大清在洋务运动中,根本就没有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这是最高统治集团所不允许的。所以,在国家体质方面,大清还是旧的、落后的封建帝制,而日本却经过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君主立宪制,这是比较新的、先进的体制。旧的、落后的体制与新的、先进的体制对抗,失败是注定的,也就是甲午战争发生之初,就蕴藏着注定失败的结局。可悲呀!
二、人事制度
大清虽然在进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由于国家体制没有学习,所以在人事制度上也是依旧如故,根本没有比较先进的人事制度。比如,1861年成立的总理衙门,就是总揽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部门,但是就是这么如此重要的部门,还是由朝廷的权贵来主政,而不是由懂洋务的人来做主。尤其后期,清朝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堕落,总理衙门由于接触的都是西方先进的事物,过手的资金比其他部门更多,所以总理衙门越来越腐败,派来的大臣也都是门外汉。这是在行政部门的人事上。
还有就是军事人事上,洋务运动以来,清朝军队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建造了三大水师,北洋、南洋、福建水师。但是在人事上用的还是八旗兵,只有个别是在西方留学回来的,水师的作战水平整体不高,像邓世昌、刘步蟾等这些人才,在当时是很稀缺的。很多步兵将领还没等到日军到来就弃城而逃了。
三、军事体制
洋务运动虽然搞得红红火火,但是其实在慈禧太后那里并不是特别看好的,因为洋务运动的很多骨干人才都是汉臣,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的发展壮大,其实很是让慈禧太后等一些顽固派忌惮的,所以最高统治集团一方面支持洋务运动,一方面又处处掣肘。
比如,在慈禧太后过寿时,由于银两短缺,不惜挪用北洋水师购买英国先进战舰的银子,最后英国把战舰卖给了日本,就是与定远舰相对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吉野号”。航速更快,舰体灵活,威力虽然不及定远舰,但是航速足以弥补。
还有,由于清廷的腐败,给北洋水师供给的炮弹也是哑弹,根本没有任何的威力。反而成了北洋水师的累赘。
而且在战争之初,水师提督丁汝昌就负伤下舰,指使整个水师的指挥系统几乎瘫痪,各个舰船各自为战,毫无战术可言,被日本联合舰队各个击破。
总结
本来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跟日本一战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失败,最起码也不会全军覆没。之所以全军覆没,除了战舰等武器方面相对落后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事上的腐败,清朝后期官僚腐败已经成为大清这个大厦的蛀虫。
而清朝的封建帝制却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这是近代以来,新旧两种制度的终极一战,毫无疑问,新制度战胜了旧制度。
【鉴春秋】,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欢迎进行讨论~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战败可以说是相当可恨。
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号称东亚第一,世界第九。但是却是败了。
1.第一个原因便是钱
光绪的老师翁同shu主张,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装备。因为养战舰实在是太花钱了,这就好比买的起车,烧不起油一个样。李鸿章只能通过天津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炮弹,可是质量十分地下,打不响。知道战争开打前,能打的战船就只有8艘。
2.炮弹
北洋水师的是老式炮,小日本的是新式的,炮弹的射速比北洋水师的快了九贝,还有就是炮弹质量差。
3.指挥战术差
北洋海军的管理制度还是晚清军队的制度和习气。清朝建立舰队的目的就是“自守”有余。
4.还有就是腐败的,不协同的,什么的我也懒得说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