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在东南抗击倭寇、还是在塞北抵御鞑靼,戚继光的作为都可圈可点,不愧为明王朝的“国之干城”!因为在抵御外族入侵方面的巨大功勋,戚继光也被后人奉为了民族英雄,受到了万世景仰。但是,在明万历年间,戚继光的晚年过得并不舒心,不仅多次遭到弹劾,最后还被罢官回乡,落得个郁郁而终……
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国之干城,为什么会落得个罢官回乡、郁郁而终的结局呢?这还要从戚继光的“伯乐”张居正说起。
抗倭扬名,张居正另眼相待
明王朝实行军职世袭制,戚继光年轻时承袭了祖上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从此踏足军旅,开始了戎马生涯。因为彼时山东沿海遭到倭寇抢掠,戚继光愤怒之余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自此与抗倭结下了不解之缘。
数年之后,因为在军事领域、尤其是抗倭方面的卓越表现,戚继光获得了张居正的青睐。不久之后,在张居正的举荐下,戚继光出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卫,专司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入侵。而张居正的这次举荐,也将戚继光与张居正绑在了一起,为戚继光后来获得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戚继光晚年的悲凉境遇埋下了伏笔……
南征北战、抗倭御蒙
自出任署都指挥佥事之后,戚继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甲板上度过的。为了抗击倭寇入侵,戚继光从山东到浙江、从浙江到福建,几乎跑遍了中国大半个海岸线!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戚继光所向披靡,成了倭寇们的噩梦!曾经有种说法,说倭寇入侵之时只要听闻戚继光在,直接撤退或者绕道而行,生怕遇上戚继光!
隆庆初年,在沿海倭患基本平息之后,戚继光又被调往了塞北,出任蓟州总兵,负责防御北方蒙古政权——鞑靼,后又因功升任右都督、左都督。戚继光镇守蓟门期间,蒙古人竟无法南下一步,不得已只能将目光转向辽东,企图从辽东女真各部下手、入侵明王朝。结果,火速驰援辽东的戚继光与辽东守将李成梁(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那位“干爹”)联手再次大败鞑靼大军,维护了边境安宁。战后,戚继光也因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少保,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于国无愧,私德有亏
于国而言,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国之干城,对于国家、民族,戚继光尽到了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戚继光毕竟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私心。对于张居正,戚继光就表现出了人类本性的一面。据一些野史和私人笔记记载,因为张居正私生活不太检点、有服食海狗鞭的需要,戚继光竟动用麾下的兵士下海捕捉海狗,并使用传送军报的通信系统、八百里加急给张居正运送海狗鞭,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张居正作为戚继光的“伯乐”和“上级领导”,戚继光投桃报李、甚至巴结逢迎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将公器私用、来行贿张居正,终究是有些说不过去的,这就是私德有亏了。
站在戚继光的立场上其实也不难理解,抗击倭寇、抵御鞑靼,打仗是要花钱的,戚继光作为统兵将领是不管“钱袋子”的,那么钱从哪里来?自然需要位列中枢的张居正帮忙想办法!在张居正出任顾命大臣、内阁首辅之后更加如此。戚继光想要放开手脚作战,就必须处理好与张居正的关系!退一万步讲,从私人的仕途考虑,戚继光也不能得罪张居正。因此,戚继光的行为倒也不是无法理解。只不过,具体事情做得似乎有些过了……不过,戚继光的巴结、贿赂还是得到了回报的,无论是抗倭还是御蒙,戚继光在作战期间很少会因为军备、粮饷等原因遭到后方掣肘,自然事半功倍。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小节就去全盘否定张居正与戚继光,张居正重用戚继光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那点儿蝇头小利,戚继光巴结、贿赂张居正也绝对不只是为了个人的仕途,这里面更多地可能还是一种保持关系和睦的沟通方式、手段。礼尚往来嘛,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不是吗?
张居正倒台,戚继光遭殃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不久之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冯保进行了严苛的政治清算!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张居正的嫡系,戚继光自然难脱干系。万历皇帝在正式清算张居正之前,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利用言官弹劾为借口、将戚继光由重兵防御的塞北调往了彼时无关紧要的广东。在张居正遭到彻底清算之后,戚继光也跟着受到了牵连。万历十三年,万历皇帝再次利用言官弹劾的把戏免去了戚继光的一切官职,将其罢官回乡……两年多之后,戚继光郁郁而终,享年六十岁。
用“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来形容戚继光再贴切不过了,因为张居正的举荐和提携,戚继光拥有了广阔的舞台,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民族英雄、国之干城!同样是因为张居正,晚年的戚继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到了张居正的牵连,最后落得个罢官回乡的惨淡结局……不过,戚继光毕竟是功勋卓著的抗倭名将,万历皇帝对他的军功应该也还是买账的。因此,并没有无限上纲上线,基本上点到为止、将戚继光罢免之后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戚继光也因此得以全身而退。
戚继光抑郁死于广东,主要是受了张居政被查的影响。这都要拜托于明朝的马蜂窝给事中所赐。戚继光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军事世家、杀伐严毅、果敢立断;和俞大猷并为抗倭名将,但战绩在俞之上。戚继光抗倭成名于浙江,早于张居正掌国之前。如果说张居正当国后和戚继光过于亲密,也是一种惺惺相惜;至于有说法讲,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美人行贿、派火铳队任保镖等,这在封建时代,就是存在,也不是罪大恶极,但可以给政敌以参劾的籍口。戚继光先浙江沿海抗倭成名,后在北边防线也是边塞长城,可以说他到哪里,哪里就海靖边宁。
然而,人都有自己不足的一面,戚继光也一样,对部下非常严厉,就是儿子犯罪也要执行军法。但同时也有谄媚上峰对搞关系比较上心的一面,这也成为被诟病的集中点。其实也应分析,将兵在外作战,打的是军饷、吃的是军粮,这两样不到位,就是韩信再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带兵者与上级搞好关系,取得支持,也是行兵布阵的方略之一。当然,搞的过头了,对同行来说,有失公允。
明代的给事中就是朱元璋给他家朝廷造下的马蜂窝,单蜂不好惹,惹马蜂窝更可怕,何况这些马蜂有时听命于人去出击,更有人提着马蜂窝出击。在张居正倒台半年后,戚继光也被给事中参劾,当国者借机把戚继光从北边调到南边(广东)。给事中劲头不减,继续参劾,朝廷下令戚继光免职夺俸,一个堂堂抗倭名将、边塞长城就得到这样一个结局,便郁闷而终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