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是以下因素,《周易》才没有纳入教育大纲。
首先是《周易》宣传迷信思想。
《周易》以神秘莫测、深奥复杂著称,但万变不离其宗,虽有合理成分,但迷信成分居多。
《周易》以地球上不存在的(或者古时有,但看不到记载)、仅仅是传说的或者是人为制造的“龙"为指导为条件,来定位来决定人们的言行,即"龙“的行为怎么样,就预兆着指引着你今后的言谈举止或一生的趋势和走向。如"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亢龙有悔”等等。由“龙"的行为生发开去,演绎、引申为人的福祸升降或社会的动乱安靖。
而社会的实际告诉我们,人的生死祸福、社会的光明与黑暗,都是人为的,人操作的,根本不存在“人"以外的力量和因素来制约、管理社会。这是人的起码的认知,起码的知识。
既然如此,那么著述《周易》的人,为什么要生息一条或一群子虚乌有的"龙“来指导管理人民和社会呢?
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为了统治的需要。
统治者为了长久的统治,为了永远过上生死由我、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又不被反抗摧毁,深知光靠镇压和杀戮是不会奏效的;光靠用有形的具体的法律、礼制等来约束、制裁、剥夺人的自由生命财产,是远远不够的,不但不够,甚至还会招来被统治者的反感、憎恶和反抗,而用“神明和上帝"等看不见的力量来限制、剥夺人的言行和生命,你就不会有仇恨的心理和反抗的意识。所谓"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坐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都是统治者给你的无形绞索和精神鸦片。这样,你会在毫无怨言的良好状态中,安稳地怡然自得地享受牛马生活后同样安稳地怡然自得地离开这个世界。
不是吗?阎王要了你的命,赵公元帅要了你的财,难道你能去找它们讨回公道?去哪里找?找得到吗?
如此,统治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就被统治者愚弄毒化而变得愚昧愚蠢了。
一个人只要信仰神明和上帝,只要沉沦到神明和上帝编织的虚幻世界里,就会失去主观意识,失去进取努力,就会随隅而安,无所作为,从而认可履行神明和上帝给你制定的目标和归宿,因为也就任人摆布宰割了。
你说,这样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吗?显然不能。
甚次,《周易》所述概念含混不清,难以讲明白。
“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是《周易》中的特定术语,出现频率最高,但对它内涵的释义、训诂,历来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凿的定义。
作为“解惑"的教育,怎能用模棱两可、不置可否的东西教育学生呢!
第三,作为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语文,应该也必须文采斐然,即所谓“质以文为",才能让学生让阅者喜欢它,记住它。《周易》不但晦涩难懂,初学者不知所云,而且文笔涩滞,索然寡味,让人提不起兴趣。自然,这与它的内容文体有关,也与时间距离有关,我们没理由苛求。
总之,《周易》之所以没有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本人以为就是这些原因,也许还有别的,那是教育者考虑的事。
比起"古书"来,《周易》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而不仅仅是一本"书";语文课本当然不会选用;这是其一;
其二,《周易》属于古代哲学,作为语文课教材显然不合适。只有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大学生,有可能接触到《周易》作为一门选修课。
尽管有些"卦爻辞"、"系辞"非常美,也表现出古汉语的特点,但是作为中小学语文课教材却似乎与未成年人心智难以匹配。
最重要的是《教学大概》的限制——多少学时的语文课;课标是什么?要完成认识、运用多少汉字的任务,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教材的选用——也许只有私立学校会特立独行教《周易》!
《周易》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为"古文";不过相比之下,能够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优秀古文不胜枚举,比如一本《古文观止》就足以满足语文课的要求;
更何况还有唐诗宋词,这些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以及他们的未来可以受用无穷。
至于《周易》还是入了大学再说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