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与唐朝的历史,是延续的,是清晰可辨的。可是,在此之前,也就是说,隋唐所接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项基础来自何方?这又要从后三国时代说起。
所谓的后三国时代,即在南北朝之后,以北与南分别,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再加上南边的南朝,又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后三国。
之所以要提到这个后三国,就是因为后三国的一些制度完整的被隋唐二朝所继承。而要说清楚后三国,两件事足矣,一件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另一件事为北周的建立。
先说北魏迁都。北魏时期的孝文帝已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做为鲜卑人政权的鲜卑人皇帝来说,孝文帝却对汉文化、儒家教育情有独钟。
孝文帝亲政后没到三年,径直把都城从平城签到了洛阳。至于原因,一是追慕于汉文明的千年鼎盛,再就是故意要摆脱掉鲜卑军事贵族无形中对北魏一朝的强大控制。都城的迁移,直接甩开了北魏军事力量身边虎视眈眈的监控,因为当时北魏的军队主要是靠近长城附近的六个军镇。
当保守且顽固的鲜卑军事贵族与北魏朝廷间隔开来之后,踌躇满志的孝文帝开始要求新贵族与带过来的军事将领们迅速的适应朝廷推行的汉化政策;改汉姓、讲汉语、着汉衣,乃至于提倡与汉人通婚。
这些基本全部汉化的政策概括起来就可以称之为一场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大幅度的汉化政策的结果几乎把鲜卑人的封建王朝转变成为一个汉人的王朝,在做完这些之后,孝文帝病逝。
可是,汉化政策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做为鲜卑胡人政权的北魏,之所以能成功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其来自草原军事力量的强悍,加之中原文明的稳定性糅合。
但一味的仰慕中原文明,对自己鲜卑胡人身份的遗弃,使得这个由二元文明组成的王朝变得极度倾斜。
孝文帝去世之后,当政的胡太后临朝随意性更强,在这种情况之下,鲜卑人六镇军兵终于爆发了,北魏王朝土崩瓦解。
北魏消解之后,分成了东魏和西魏,再加上南边的南朝,这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后三国时代。
在这个后三国时代里,我们且说西魏,为什么呢?因为西魏可以说是隋朝母体一样。
这个西魏的皇帝叫宇文泰,这个人不简单,西魏的大部分疆域在陕西关中地区,单纯的论人口、财帛等是无法与东魏和南朝比拟的。
于是,宇文泰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一方面去安抚鲜卑人,要求他们恢复鲜卑族的姓氏,进一步提倡汉人也给自己起个鲜卑族的名字。对于这样的举措,鲜卑人从上到下,皆大欢喜。
可是,汉族人这里怎么办呢?宇文泰提出了一个口号性的说法;“复周礼”。汉族人基本都知道,孔子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复周礼”,这也是儒家文化的最高理想之一。
乃至于宇文泰之后的继承者,虽然属于篡夺了西魏的执政地位,但是,马上立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北周施行的府兵制被后来的隋朝与唐朝完全继承。隋唐之所以迅速的一扫天下,最重要的军事基础就是这个府兵制。
在北周的旗鼓之下,糅合胡汉制度,军事征服了北齐,扫清华北军事势力,正是在北周的文治武功基础之上,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隋朝,江南的陈朝也被隋文帝杨坚剿灭。
最终出现的唐朝,与隋朝一样,与鲜卑人与胡人文明有着牵扯不断的关联,而这一切,终汇聚于中华文明大熔炉,变幻出数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爝火不息。
1、北魏孝文帝收冯太后影响接受整套儒家思想,为了削弱军事贵族的影响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死后,抵制汉化的军事贵族兵变,北魏灭亡,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加上南朝形成后三国时代。
2、高欢主导东魏定都邺城,控制中原,本来占优,但是鲜卑化的政策没能调用汉人。宇文泰主导西魏定都长安,控制西北。必须调动所有资源才能成功。对鲜卑人,恢复鲜卑姓汉人也要取鲜卑姓;对汉人恢复周礼。鲜卑人和汉人整合一起,形成府兵制。宇文觉篡权建北周,灭北齐。杨坚篡权建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并最终形成大唐帝国。
3、府兵制中的军事贵族称为关陇贵族集团,是隋唐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周礼是贵族主导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秩序,中原贵族没落,只有草原有军事贵族,有复周礼的社会基础,所以西魏能够复周礼。
4、草原的视野与武功,中原的精神与财富被整合为一体。胡汉混血的隋唐皇室,终于将出自中原的儒家普世主义理想,现实化为一个庄严恢弘、灿烂夺目的世界帝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