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生育子嗣使家族姓氏得到延续,都是第一等的大事,皇帝家有皇位相传,更对子嗣执着,提倡多子多孙百子千孙。对皇帝家来说,生多了高兴是高兴,但要闹出九子夺嫡那样的事也很折磨人。生不出吧更悲催,大宋几个皇帝生一个夭折一个,大青国几代皇帝不闻宫中有儿啼,提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毕竟人家家真有皇位要传啊!
所以,当皇帝的年龄摆在那里时,不论庶子嫡子都要立太子的。一般情况,帝后感情好的,嫡子必然早早都降生了,但是皇帝比较荒唐并不敬重嫡妻的,那庶子得立的几率就很大了。
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不巧嫡子又出生了,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某只找到两例,另外在朝鲜李朝找到一例。三个例子,一个是庶子被废给嫡子腾位置,一个是庶子早死还是给嫡子腾位置,最后一例则是年长的庶子弄死了年幼的嫡子。
大唐废太子李忠
李忠【643-664】字正本,是唐高宗李治的庶长子,生母刘宫人.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唐太宗李世民废太子李承乾,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入主东宫,李忠就出生在东宫,做为太子的长子,李世民很开心的亲临东宫,并趁着酒酣翩翩起舞,东宫属官也纷纷下场陪皇帝跳舞。
贞观二十年【646】,李世民封孙子为陈王。永徽元年【650】已经继位的李治授长子官职为雍州牧。
被李世民时为佳妇的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在舅舅中书令柳奭的劝说下,养李忠为子,这样,庶长子李忠就算是寄名在嫡母名下,比其他庶子高级一点。
之后,柳奭就和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党羽劝谏李治立太子,永徽三年【652】七月,九岁的李忠被立为皇太子。
如果没有遭遇则天大帝,李忠的太子生涯会按班就部的继续下去【当然,或许会遭遇萧淑妃的争夺】。但是他和嫡母王皇后一样,遇到了开挂的武则天,就在李忠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进宫的武则天生下了皇子李弘,残酷的宫斗即将上演。
永徽六年【655】二月,太子李忠加元服,十月,嫡母王皇后被废,武昭仪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李弘成为嫡子,做为庶长子的太子忠就尴尬了。
毫无悬念的,在许敬宗的上书请求下,永徽七年【656】正月,废太子李忠为梁王,授梁州都督,赐实封二千户,同年改房州刺史。在废掉李忠的同时,立嫡子李弘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改元显庆。
做了三年多太子的李忠眼看着前嫡母以及宗室亲戚们的下场,内心常不自安,偷穿女人衣服来防备刺客,越是这样越是噩梦怪梦缠身,大受刺激的李忠自己给自己占卜,就被人告发了,显庆五年【660】,被废为庶人,迁居黔州幽禁在故太子李承乾的旧宅。
如此结局,则天大帝还是不满意,终究在麟德元年【664】把李忠拉进谋反案中处死,年仅二十二岁。
神龙元年【705】中宗反正,才追赠可怜的大哥为燕王。
大唐惠昭太子李宁
如果说李忠的遭遇是悲惨的,李宁就太幸运了,惠昭太子李宁【792-811】,是元和天子唐宪宗的庶长子,生母纪美人。
李宁是在德宗贞元八年【792】出生,李宁出生后的次年【793】,父亲广陵郡王李纯才结婚,娶了表姑姑郭小姐,郭氏是郭子仪的孙女,父亲郭暧,母亲升平公主,外祖父是唐代宗,也就是说唐德宗是郭氏的舅舅,唐顺宗是郭氏的表哥,所以,唐宪宗就是郭氏的表侄子了。
李纯那厮对出身高贵的妻子并不感冒,其一,郭氏父祖对国家都有大功劳,特别是她祖父,可以说是再造唐室,其二,郭氏辈分太高,李纯想,那是他爹的亲亲小表妹,要是飞扬跋扈怎么办?因此,李纯对郭氏很一般。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李宁的曾祖父德宗驾崩,祖父顺宗继位,四月,父亲李纯被封为皇太子,李宁被封为平原郡王。很快【八月】祖父退位,父亲李纯继位,元和元年【806】八月,晋封邓王。
做了皇帝的李纯根本不愿意立嫡妻郭氏为皇后,甚至不愿意立嫡子李宥为太子,元和四年【809】闰三月,立庶长子李宁为皇太子,改名李宙,不过没多久又恢复本名李宁。
准备行册礼的时候遇到麻烦,有司占卜吉日,先定在孟夏,到时候了有雨,又改在孟秋,结果到时候了还是有雨,直到十月才行册礼,这么不顺当好像也预示了李宁的不幸。
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太子李宁薨,年仅十九岁,废朝十三日,谥惠昭太子。在次年十月,迫于大臣的劝谏,李纯不得不立嫡子李宥为太子,改名李恒,即穆宗。
朝鲜李朝庶子残害嫡长子
朝鲜宣祖李昖是小宗入继大宗,他本名李钧,是朝鲜中宗之孙,中宗庶子德兴君李岹第三子,中宗之子明宗的世子早薨,明宗无子,选择了侄子李昖为嗣子,继承朝鲜国王的大位,是为朝鲜第十四代君主。
宣祖二年【1569】,李昖册封王妃朴氏,即懿仁王后,王后在宣祖三十三年【1600】薨,没有子女,但是,懿仁王后生前养庶次子光海君李珲为子,这样,庶次子李珲就高于其他兄弟们,况且庶长子临海君李珒又不得李昖的喜欢,所以,庶次子李珲一直自视嫡子。
壬辰倭乱之时,光海君不像他那贪生怕死的爹一样,临危受命,对击退日军有很大贡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大臣和懿仁王后的劝谏下,李昖立光海君为世子。李昖领人逃跑,光海君领一部分人迎战,随着明军的介入,取得胜利。
但是就因为这个,李昖觉得世子的光芒超过自己,对光海君又开始不冷不热,更倒霉的是宗主国大明因为国本事件,光海君也成了被殃及的池鱼,迟迟不得明朝的册封,未免名不正言不顺。
最最要命的是,他那个五十的国王爹李昖又迎娶了十八岁的继后仁穆王后金氏,1602年,18岁的金氏被册立为朝鲜王后,嫁给了50岁的宣祖李昖,并在1606年生下嫡长子永昌大君李㼁。
永昌大君的出生直接挑动住光海君的神经,还好他爹马上死了,没有来及动摇光海君的储君之位。1608年,宣祖薨,光海君继位,尊小嫡母金氏为仁穆王大妃,嫡弟为永昌大君。
光海君有点焦虑,上面有烦人的庶长兄临海君,下面有三岁的嫡弟永昌大君,特别朝鲜的嫡庶观念是非常的严重,这两只简直就是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炸了,光海君就先下手为强,指使人把庶长兄临海君杀死,然后以谋反罪囚禁嫡母仁穆王大妃,废永昌大君为庶人,流放江华岛,随即派人把年仅八岁的嫡弟残忍的蒸杀。
光海君的结局也不好,在1623年,被侄子绫阳君李倧发动宫廷政变,以仁穆王大妃金氏的名义废黜光海君,流放江华岛并死在那里。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古代虽然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真正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并不多,即使是嫡子继位,也不算太多,这个你可以捋一捋就知道了。
皇位的传承,并不是简单嫡长子继承或者嫡子继承的,而是看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的结果,
如果皇帝的弟弟势力大,皇帝的弟弟继位的也有,
如果皇帝的叔叔、侄子势力大,皇叔、黄侄继位的也不是没有,
如果皇帝的老婆、妈妈势力大,同样可以继承皇位,
如果庶出长子做了太子,符合大家的利益,也能坐稳皇位,而如果太子符合大家利益,庶出自然得让位了。
如果嫡长子是太子,而不能让皇帝、臣子满意,同样也会被废黜。
至于说,需要什么理论依据?儒家经典里,哪里还找不到理论依据?连臣子架空国君都能找到理论支持,何况非嫡长子继位?国耐长君算不算?
所以啊,废不废太子,取决于他能不能让皇帝和贵族们满意,而不是嫡长子的身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