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大人送点糖酒,小孩发个红包。万事具备,等着春节来临。
吃团圆饭,贴春联,接财神,看春晚,十五闹元宵等都是非常开心的活动。
40年前我们生活物资非常匮乏,因为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是凭票供应的,比如油、肉、油、盐、柴、米、酱、醋、茶、布匹、鞋、祙等等,都要凭票供应。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几顿白米饭,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上几顿肉。但是十五元宵节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模样,天天吃大米参杂玉米,吃大米参杂红苕。那个时候小孩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好穿的。
那个时候农村没有卖春联的,于是就买一张红纸回家,再请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写上文字,再贴在门方上,就算过年了。现在我们过年,要买几十元上百元的鞭炮,春联要贴几十元,上百元的,灯笼也要挂几十元,上百元的灯笼,真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过年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得到的红包要么是两毛钱,要么是五毛钱,红包一块钱的情况很少见,要么是大人给小孩一方小手巾,现在回忆起来很开心,很好玩,挺好笑的,这就是历史,深深的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而今我们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天天都比那个时候过年好。过年了,人人穿新衣,家家户户好酒好菜堆满桌,红包上百元,上千元,大人小孩乐开怀,还是改革开放好啊,幸福生活万年长。
不必准备压岁钱了,回不去了!最开心的事是:儿童(时代除夕夜,一,听父亲讲故事,二,巴不得生饺子就能吃!三,现在是看春晚,听乡亲们快乐的唱歌,因为戏班散了好多年了,要有的话,整个春节期间不看电视,看戏!这也是撇帚自珍自爱的幸福体会吧!是的!明星是明星的,自创的是自创的,这可能就是珍贵之处吧!使我最幸福,最留恋,最清楚,最遗憾的是:几十年前的一年的大年初一的一天(现在他们的孩子有的都快三十岁了),我姪子刚买了录音机,那是村里仅有的一二个,搬到我家,屋子虽不大却挤满了人。炕上是老人,屋底下是年轻人,录音机直录到该做晚饭的时候。老人唱秧歌,年轻人唱流行歌曲,而我们这一代唱样板戏,有人不好意思唱,不行!我软硬兼施,迫其就犯。你猜怎么着?过去好长时间都还还津津有味的醄醉当时的感受。如果你今天还问他她们,必能讲清当时的气氛,当然内容是讲不上来了。最后,磁带被相隔多年后,回来探亲的内蒙外甥女带走了,孩子们弄丢了。这就是最开心的一年!睢!我又啰嗦得多了。同时,也希望能享受到你幸福的回忆。
对华人来讲,春节十分重要。原因就是一个字“家”;目的就是两个字“团圆”;这种感受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成员结构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家庭对春节的感受又有区别,大致可分几种。
先说最重要的一层,是夫妻分居或单方面带孩子的家庭春节团圆,相信其重要性超过任何事情,这里不必赘述,春节团聚的意义非同小可。
其次是父母健在的未婚游子。对他们来说,春节回家团圆是头等大事,也是最迫切的需要。父母盼儿女,儿女想父母。特别是刚离家不久的游子,那种心情想必每个家庭都有感受。那是一种度日如年的期盼的感觉。
第三种就是父母健在已婚有子的游子,特别是父母尚未见过子女配偶和孙辈的家庭,也是非常期盼春节团圆的,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未婚有子回家团圆的期盼。
第四种情况是父母已故不久的兄弟姊妹们回家祭奠的团聚。
第五种情况是家庭成员都在一起居住,经常相见。这种情况的家庭,春节的感受不深,小家庭过年和平常没有太多的变化,少了守岁等一些俗规。在农村的关系好一点的,大多都是在年三十吃顿团圆饭,在城市的一般都是约好在年三十晚上,在提前预订的酒店吃团圆饭。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好多都是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的就只能为轮流回家了。
春节对华人来说虽然重要,除了家庭团圆之外,还有的就是祭祖、走亲访友。以往给长辈的拜年变成了给领导的拜年。还有的就是正月十五的闹元宵,传统文化中的猜字谜等已无人问津了,春节习俗也到了该创新时候了……
给孩子的压岁钱是否该变成孩子最喜欢礼物?
走亲访友的礼品是否换个花样,脱离以吃为主?
年三十看春晚是否能变成自编自演的节目?
微信抢红包能否真变成金额与名次一致,而不是随机凭运气?
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