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对诸葛亮露出其三的故事更是有所耳闻。那么如题主所问,魏军是否为蜀军的5倍,我们无从考知,但是蜀国却确确实实为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那么如此之弱的蜀国,诸葛亮又为何要一直北伐呢?
坚持正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刘备在建立蜀汉时,以国号为汉,况且其自身为汉朝后人,在建立蜀汉之后也一直把蜀汉作为是汉朝的正统,而在他们看来,曹魏便是篡夺了汉的罪人,因此,在建立蜀汉后,诸葛亮一直北伐,便是向社会表明一个态度:蜀国才是汉朝的正统,并且一直希望光复汉朝。
缓解内部矛盾
这一点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三国时期社会混乱,天下纷争,世家大族之间矛盾不断,甚至可以直接干预王朝内政,而同样的在益州也有大大小小的大族,这些大族会凭借着自己的家族势力,干预地方政治,影响蜀汉统治。
而诸葛亮提倡一直北伐,便是以中央集权的力量调配国家上下共同支持北伐,在蜀汉的内乱中树立出一个外敌,减少益州大族对政治的影响。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好比于在一个家族中,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其他人发生一些纠纷,但是当这个家族面临到一个更大威胁的时候,他们便迫不得已先抛下个人矛盾,而为了整个家族去努力,蜀汉便是如此。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三国鼎立后,蜀汉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实力最强的是雄踞北方的曹魏,但自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以来曾六次北伐曹魏,即然蜀汉实力最弱,那为何诸葛亮还要一直北伐呢?
一、攻灭曹魏,是蜀汉的政治使命
曹魏和蜀汉是世仇,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除贼扶汉”是他的使命,而曹操便是刘备眼中的“贼”。曹操死后,曹丕代汉自立建立曹魏,刘备以继承汉室之名在蜀地成都进位称帝建立蜀汉,那曹魏理论上在蜀汉的眼里就是个不合法的政权,因而攻灭曹魏,统一天下,恢复大汉河山便成为了蜀汉的政治使命。
刘备在位时间比较短,其在位初期因关羽之死找东吴复仇将全部精力都用于东征孙吴上,攻灭曹魏的事情只能交给下一任统治者,而诸葛亮作为下一任实际掌权者,攻灭曹魏的使命自然而让便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因而诸葛亮一直北伐。
二、北伐是蜀汉的战略方针
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便把北伐取关中写进了《隆中策》中,而《隆中策》便是蜀汉的战略方针,北伐是蜀汉集团取天下的重要一步,本来当初定得是兵分两路,一路是从荆州取中原,一路便是北伐,只可惜关羽大意失了荆州,所以原本的兵分两路也就不存在了,也就只存在北伐了。
而三国时期曹魏最强,蜀汉和孙吴为自保便结为联盟共同抗曹,因而北伐攻魏是蜀汉开疆拓土唯一的选择。
三、转移蜀汉朝廷党派矛盾
蜀汉朝堂上大致可分为两个党派,一个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老班底——荆州派,一个便是蜀地本土的益州派。荆州派作为元老其权位要高于益州派,但益州派并不服气,因为这里是益州地盘不是荆州地盘。因而为了缓和朝内矛盾,树立曹魏这样一个外敌是转移党派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内部的统一。
综上所述,虽然蜀汉势弱但诸葛亮依然坚持北伐。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历史上对于诸葛亮跟姜维的北伐战争,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是大部分的观点都认为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希望渺茫,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这主要源于敌人的强大。对于现代战争而言,由于信息畅通,而且政府的动员能力十分强大,所以可以从上层一直宣传到最基层准备备战,此时的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国家的动员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动员的兵力是我的三倍,那么就算我比你弱上三分,那么我们在战场上的能力还是持平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很多时候综合国力并非是战斗的决定因素,而恰恰相反,一场大的战役可能就扭转了两个势力之间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战役弱国能够取得胜利,若是单靠国力,袁绍灭掉曹操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诸葛亮的无奈,国力不足,粮食难运,魏国实力雄厚,都是因素。隆对中也明确指出,即便跨有荆益两州的情况下,也要等天下有变,方能克复中原。五出祁山无功而返绝对不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足,反而从战局上,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能力很强。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