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文化中代际传承观念的影响,孩子往往是中国家庭事实上的核心。家庭中父母省吃俭用、委曲求全,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生活条件。孩子的成就也往往会成为家族的荣光。于是,我们每一代人自出生之日都承担着“光宗耀祖”的一份使命。在很多家庭中,“母凭子贵”,一个有成就的孩子也会提升他的养育者的自我价值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年龄越小,与父母的联系越紧密,父母对孩子的操纵与影响也越大,于是才有了父母对“起跑线”的关注,希望孩子能赢,那就在父母对孩子控制力最强的时候,想办法给孩子创造“赢”的条件,这也造就了一批“焦虑的父母”。“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父母的焦虑既是对孩子与同龄人竞争的焦虑,也是对自己与孩子关系渐行渐远的焦虑。
是否存在着“起跑线”?如果有,那这个“起跑线”在哪?
心理学家们对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人的各项心理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方面是说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情绪情感、意志等等各种心理机能都并非同时同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匀速的。
人出生时最早产生也是最早发育成熟的是感知觉,此时记忆的发展从程度到速度上都远远落后于感知觉,而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思维甚至还没有站到“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发展划定一条统一的“起跑线”是很困难的。
既然没有统一的“起跑线”,是否对孩子的发展越早干预越好呢?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但这个“走在前面”并非越早越好,而应该在现有发展水平之上,在个体的某项心理机能开始形成又尚未成熟的时候,否则孩子对学习的知识是无法做到合理地消化、吸收的。比如:2岁的孩子对于数字的认识是通过用手指着具体的事物或掰着手指头等动作来进行的,在此时若让孩子用抽象的数学算式来进行计算是很困难的,即使孩子做对了算术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运用数学思维的结果,而是偷偷用他现有的机能硬推出来的。
说到“补课”,为何而“补”?因为“缺”。家长们看到的是孩子的“缺”,是孩子的不足,是孩子与父母期望的差距,是将孩子与同龄人比较的焦虑。这除了会增加孩子学业的负担,也会增加他们自我成长的焦虑。而若如前面所说在不恰当的时机对孩子实施了不恰当的超前教育,其实会削弱孩子在恰当时机学习的动机,因为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已经让他学过这些东西,而当时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就像那位在2岁时掰着手指头憋出算术题正确答案的孩子一样,那份涨红脸绞尽脑汁的痛苦恐怕比算对数学题后的欣喜更令他记忆深刻。
当然,补课并不是完全不好,在两种情况下,补课对孩子是有益的。
一是孩子确实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而且这些困难与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得当有关。此时通过补习老师的点拨、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扩宽解题的思路。笔者特别强调了这种情况中孩子的学习困难是由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当引起,是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孩子进入新环境后的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孩子长期的学习习惯问题,由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孩子的学习困难,简单的补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父母给与孩子其他的帮助。
二是孩子“吃不饱”。有些孩子很有天赋,学校、父母按部就班的教育无法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需要通过“补课”来给孩子增加更丰富的知识摄取。但是有天赋的孩子在摄取额外知识的时候往往有明确的兴趣指向,也就是比较“挑食”,父母就得为孩子挑选更合“口味”的“粮食”。
你好,我认为不输在起跑线和让孩子补课是两个问题。
不输在起跑线包括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而让孩子补课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
今天,我们的家长可能都患有焦虑症: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我的孩子就要去上个奥数;别人家的孩子学跳舞,我家孩子就去报个画画;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学个萨克斯。。。。。。你问他为啥给孩子报名学这个?回答多半是:我也不知道,看到别家孩子都在学,我这心里着急啊,不是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嘛,我不能让孩子落后啊。
首先,这不只是许多专家说的攀比心态,更多的可能是真着急。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每位家长每一天都承受着这份压力。所以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同时享有成功。现实压力造成了成年人的焦虑,加上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心态影响,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就变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我想让孩子比我更有出息,所以必须让他补课!”
同时,有些爸爸妈妈出于补偿心理,觉得自己童年缺失的东西,就一定要给孩子。或者觉得自己没做到没学好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学好。这种心理其实是爸爸妈妈的问题,跟孩子没多大的关系,结果却转嫁到了孩子的头上。
另外,孩子上学了以后,学校尤其是老师也会给家长们施加压力,不但要求家长陪同写作业(什么鬼要求),而且随时随地直播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般是点名批评,中国的老师热爱批评,吝啬鼓励)。这种持续的压力会逼得家长们不断地卷入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中去,家长成了孩子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家长不是老师,胜任不了专业的教学,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补课班。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身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
我始终认为,孩子首先要追求的是健康的身体,然后是乐观的性格。这决定了一个人不会输,没有好身体和好心态,学习和工作都没有成功的基础。
孩子可以参加补课,也可以参加兴趣班。在孩子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或者孩子有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补课。先与孩子好好沟通,切实地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再做判断。
不管补不补课,记住一个原则:不做一个自大的家长,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越长大越需要与他交流。
一个有着良好心态和正确观念的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愿你能做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