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所问知名度太低,还需分不同的情况判断,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先后和书法体类的的问题,因此不能但靠楷书排名欧、颜、柳赵来断定赵孟頫知名度最低。
书法史上定的楷书四大家由时间先后组成,造成的排名顺序可能将人误以为居后者能力也居后而使人误以为知名度低
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为初唐时期人,其字结构严谨,笔力险俊,后世学者尊欧体为唐楷代表,颜真卿和柳公权则稍晚,书法史上二人合称“颜筋柳骨”。赵孟頫跨越整个宋代而直接与唐人并架齐驱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宋人认为唐尚法书风已经到了一个巅峰,要想求突破只有唐代少有的行书中去发展,并且由苏轼等人提出尚意书风遂楷法没落。而赵孟頫于诸体兼备,因此书法史中习惯性的将楷书成就高的赵孟頫与唐三家楷书成就最高者凑齐四家,当然这也有一个美术史上的归类研究方式的原因,如:宋四家、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僧等。因此将赵孟頫归类到楷书四大家而产生一个类似于排名末尾的现象,使人误以为其知名度低。
赵孟頫《赤壁赋》局部
相反,比起前三家赵孟頫不仅知名度不低,反而有更高一些的声誉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历史上对赵孟頫评价极高,说他五体兼擅尤其是楷书和行书被人所称道,乃至当时的大书法家赞其楷行书为当朝第一,小楷又是诸体中的第一。他的书法宗二王深得晋人风韵,不仅在当朝追随者众多,且足足影响后世几百年,明清都有赵字盛行的时期,赵字高手甚至与赵所书无异。
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半残老人丁文隽承家学为一代书法宗师,其在书法史的学习过程中总结明代书风无所创新,都是在模仿当中。因明代和宋代一样帖学大兴,因此模仿的对象都是瞄准了赵孟頫,故而整个明代书风都在赵字的笼罩下,鲜有大家。
除此外我们所熟知的盖印狂魔乾隆皇帝也是赵孟頫的粉丝,由于皇帝的带头作用,几乎所有文人都在学习赵字,甚至写的好的人科举时的录取率都要高一些。
不仅是元明清时期,当代赵孟頫书风仍在盛行,从今天的拍卖市场就可见其影响力:
2019年11月“中国嘉德大观”中赵孟頫《与郭右之二帖卷》最终以2.67亿成交
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赵孟頫书《心经》最终以1.9亿成交
2017年12月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册片拍卖最终以2875万成交
当然拍卖价格不等于艺术价值,但是可以就其知名度或影响力作为参考。由此可知从古至今赵孟頫知名度不但不低,反而一直处于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的地位上。
赵孟頫《心经》局部
赵孟頫楷书的意义
楷书自钟繇起,尚存隶意,发展至北魏呈现多样风格,结字妙趣横生,笔画苍劲高古为一大高峰,及至唐代欧、虞、褚、薛为一变,确立法度森严之时代特色,而颜、柳则是将盛唐雍容典雅面貌展现无遗。上文已讲到宋代为帖学大兴的时代,故书行、草者众,强调尚意,因此楷书发展变到了一个断代的地步。赵孟頫以二王为宗遍学百家、诸体,融以己意创作出一种道媚意韵的书体,更是将楷书的法度森严发展至具有尚意特点的面貌。因此在书法史上,他在楷书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对于推动书法发展赵孟頫具有积极意义。
赵孟頫《三门记》局部
结语:从书法史的意义上来说赵孟頫的地位不可撼动,因此说起楷书欧颜柳的同时绝对绕不开赵,这是其知名度不会低的原因其一。从历史上赵字的影响上来说,从古至今赵字都没有知名度降低的情况,甚至是经过历史洗礼知名度越来越广。
与其说赵孟頫是知名度低,不如说是名声差而已。他大概算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悲摧的一位了,在史上众多的书家中,无论是质资平庸的南郭先生,还是卓然不群的圣手大家,似乎只有他的字被苛责,被深深的烙上了“俗”和“媚”二字,
毋庸讳言,在中国书法史上,赵孟頫的历史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其善篆、隶、真、行、草五体,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日书万字,超群的天赋加上超人的努力,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一位书画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称做“神仙中人”,他纯熟的笔法、结构、章法,几乎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继王羲之和颜真卿之后的又一座高山。他托古改制,进行复古运动,复兴优秀传统,创新再创造,他追逐古意,取法魏晋,一改宋朝以来的“尚意”书风,带动了复古晋唐的潮流,使书法有了一个新层次的提升;他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尤其他楷书成就巨大,虽然宗法晋唐,但完全脱离了唐楷法度,自创一体,后世将其列入“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是唐以外唯一楷体。
赵孟頫在一个外族统治的王朝,几乎以一已之力复兴传统书法,使这一重要的文脉不致式微,不仅少有好评,少有点赞,却诋毁不断,绵延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人品”,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欢用人品度书品,所谓“心正则笔正”,字如其人,而最让士大夫所不齿的是赵以旧朝王室后裔入仕元朝,名符其实的“贰臣”,以人品看书品,认为其熟媚流俗,软弱无骨,俗不可耐等云云。赵孟頫大概也想到了后人会怎么评价他和他的书法,所以晚年写下一首诗表达心中的无奈:“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同时,赵字以规整、中和、不激不厉为明清统治者所推崇,也就成为台阁体的底子,成为举子应试的一种标准书体,而一种再优美的事物让人们成年累月日日见、时时见,也会变成俗物,从而产生审美疲劳。另外,老赵实在太出色了,后人难望其项背,往往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所谓文人相轻,这是一种自卑,靠贬低强者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嘲笑高人来获得优越感,其根源,是自我认知的偏差。 总之,各种原因造成了赵孟頫名声不好,因而其字也被很多人贬为“流俗”,但无论是以人品评价书品,还是嫉妒心理,都不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问题了,以道德评判艺术是不足取的。感于此,我做了首打油诗表达。
神仙中人毁谤生,
熟媚绰约流俗风。
若以书品比人品,
世间唯见颜鲁公。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