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在战场上要不到的东西上了谈判桌也肯定是要不到的了。从这点来说,在晚清的外交谈判上,无论换了是谁去谈判,结果都是不平等条约,只是李鸿章口才好一些,能与列强沟通更多一些,也就能少赔一些而已,但性质是不可能改变的。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李鸿章的名声不好,因为他签订的屈辱性条约太多了。但是为什么会签订屈辱性条约呢?是因为清朝战败了。如果赢了呢?赢了肯定就不会签订不平等条约了,比如左宗棠在新疆打赢了,当时清朝的谈判代表在俄国就非常强硬,俄国人也没有办法。
▲只有在战场上打赢了,谈判桌上的底气才会足
历史规律就是如此,不仅是清朝,也不论是我国的那个朝代还是世界上的那个国家,在任何时期,外交上的弱势都是因为国家实力弱,对外战争战败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要想不签订不平等条约,就要打赢。
那么为什么会战败呢?一般认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如果今天我也用腐败无能这个原因来解释的话,那么就太显得小儿科了,这个答案是个人都知道。
所以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为什么晚清会在甲午战争之后接连遭遇重大战争的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是理念问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晚清开战洋务运动的总体指导思想。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晚清洋务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白了就是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所以学的很肤浅。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海战的失败,海战的失败主要则是在于北洋舰队的失败。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失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李鸿章,我们的中堂大人,因为他根本不会经营海军。
北洋舰队是在1875年开始,李中堂陆续从西方购买了20多艘战舰,组成了北洋舰队,到1881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购买过军舰了。到1894年甲午战争开展的时候,北洋舰队实际上已经13年没有更新战舰,用旧式战舰去与日本当时新购买的战舰作战。当然,装备的代差只是一个原因,还不是核心因素,核心因素是当时的李中堂不会经营海军,因为不会经营海军,造成了装备上与日军产生了代差,只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而已,
▲丁汝昌其实是海军外行
李中堂的观念就是,用最好的战舰,最好的人员组成一支他认为最好的舰队。装备来说在1881年那会以至于之后一段时间内确实至少是东亚地区最好的。但是人员是否是最好的就很难说了。
首先北洋舰队的一把手,提督丁汝昌是骑兵出身,有过一些水军的经验,但我国传统的水军与近现代的海军完全是两码事。他不懂英文,也不懂近代海军的技术,所以在具体操作上就被刘步蟾等人架空。
相对来说日本的海军司令伊东右亨英文十分流利,与各国海军将领都有很好的私交,在与各国海军的交流中掌握了世界海军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丁汝昌呢?也到海外转了一圈,啥都没感受到,然后就回家天天闷头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再说下当时留洋的一帮人,是1877年清廷派出了12人到英国学习,英国对清廷当时非常重视,让他们去报考英国著名的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但是人家学院有要求,进去之前要考试,其实这也不是歧视,即便是英国王子要进那个学院也要考试。经过考试,有6人通过了考试,他们分别是严复、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圭、萨镇冰。有人去参加了考试,没考上,这一部分就有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等3人。还有没有去考的,包括了刘步蟾、林泰曾和蒋英超等3人。没考上的6人在英国的安排下到英国的海军进行实习,但是这种实习和学院的学习完全不同,实习是只能看,不能动。而在英国海军学院里,是什么都能学到的,还能动手操作。
▲刘步蟾搞拉帮结派
但是回国的时候清廷派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评级,竟然没去考的刘步蟾、林泰曾、蒋英超等3人成了甲等,当时甲等里面还有一人为严复,严复确实很出色,毕业的时候英国想把他留在海军学院任教。萨镇冰、方伯谦、何心川、叶祖圭成了乙等;林永升、林颖启、江懋祉、黄建勋成了丙等。
回国后,实际上最差的刘步蟾和林泰曾成了北洋舰队的两个二把手,当上了总兵。他们在北洋舰队搞起了帮派,核心是留洋的以及福建籍的人,把广东籍且不是留洋的邓世昌排挤在外。
后来在英国人的安排下,北洋舰队有段时间请了英国海军上校朗威理来训练舰队,朗威理和赫德一样,非常敬业,完全是按照英国标准的海军训练方式来训练北洋舰队,在他的调教下,北洋舰队的训练有段时间做的非常好,如果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那么甲午战争也不至于会战败。但是刘步蟾为首的福建帮在后来就开始排挤朗威理,不听从朗威理的命令,导致朗威理非常生气,就去找了李中堂。而李中堂认为北洋舰队是中国人的舰队,不需要英国人“指手画脚”,便没有搭理朗威理,把朗威理气走了。之后北洋舰队在刘步蟾等人的“经营”下就成了一个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的舰队。
实际上甲午战争开战的时候,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都是带着鸦片上的战场,临大战了还不忘抽大烟,这样的舰队能获胜么?
我们再看看日本方面,就拿日本海军的“战神”东乡平八郎来说,当时他留学到英国的时候英国并不重视日本,他也只是在英国的一家商船学校学习了几年才回来,他的学习条件远不及当时清廷派到英国的留学生。
▲相对于北洋监督来说,日本海军将领整体素质要高出了许多
回国后他担任了8艘军舰的舰长,从海军中尉的基层做起,最终做到了日本海军的最高司令官。
而李中堂经营下的海军基本都是一人当舰长,从头当到尾。世界海军当时的主流就是每艘军舰过个一两年就更换舰长,为的就是防止舰长成为一艘战舰的土皇帝。结果到后期北洋舰队就基本成了舰长们的海上别墅了。
再拿海军的学习来说,日本当时非常重视海军发展动态,国外有什么海军期刊一发表他们马上就翻译了过来。而李中堂经营的整个北洋舰队,从来没有购买过一本国外海军期刊,也从不研究。
到了最后开战的时候,李中堂才发现海军装备不行了,就想临时抱佛脚从国外购买军舰,但就算是花钱买,他也不知道军舰的型号,连巡洋舰和驱逐舰、猎雷舰都搞不清楚。只注重一点,那就是买来了就能形成战斗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李中堂在海军上确实是个外行,尽管他经营了20年的海军。近代海军的军舰列装以后,人员要培训,装备要不断地试练才能形成战斗力,可战争都开战了李中堂还不知道这些。
所以从北洋舰队的经营上来说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清廷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都是学了点皮毛,只是觉得拿了别人的技术就行了,不去深究其中的奥秘,导致所谓的北洋舰队其实没多少战斗力,最终被打败也是情理之中。
▲晚清不平等条约签的太多了,战场上要不到的,谈判桌上不可能能要到
其实晚清在后期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因为甲午战败引发的,之后就有了辛丑条约等重大不平等条约。可能李中堂晚年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些之前做法的问题,所以在慈禧发疯地对全世界宣战的时候,他带头抗旨,搞了东南互保,才使我国东南广大地区在当时没有遭受战火的创伤。只是之后为清廷擦屁股,耗尽了他的经历,最终也在各种谈判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临死的时候还在签条约。
李鸿章跟着曾国藩打太平天国,觉得翅膀硬了,天天想自立门户,打输了又回来投靠曾国藩,这种人有本事也不是好东西。
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李鸿章的人在他贷款里搞阴的搬倒。
还有说都是慈禧把北洋舰队的军饷修园子,可想过,这北洋舰队一年花了大清朝的多少军饷?一个船长就几千两银子,从上到下都是腐败,甲午之战李鸿章带出来的兵,除了邓世昌这几个,都是孬种。如果北洋舰队有左宗棠,冯子材,曾国藩这样的人带,肯定不会是这种下场,李鸿章又贪了多少?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拿钱救济他儿子,李鸿章呢?干了什么?
李鸿章跟左宗棠这种人没得比,李最多算个权臣,李鸿章和维新派当年都有想过卖地,卖新疆西藏,卖东北,如果没有慈禧治他们,我看李鸿章和小皇帝他们肯定能翻了天,小皇帝都会是李鸿章的傀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