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心理
芳芳总觉得大家都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就先说说老师吧,明明自己个头很矮,视力又不是很好,可老师偏偏把自己的座位调到后4排,这分明是不重视自己。还有朋友小云,她怎么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去逛街而不叫上自己呢?再有就是班上的男生李强,每天都在盯着自己看,然后就和其他男生在一起讨论什么,难道他们在说自己的坏话吗?
这一切都让芳芳觉得很生气,很伤心。芳芳是个15岁的女孩,只有一个叫小云的朋友,因为,她老是觉得同学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自己,所以,她干脆和别人划清界限,可是现在连小云都在疏远自己了,芳芳怎么能不难过呢?
芳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老师挺喜欢她的,还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她。可是最近芳芳有一门功课的成绩稍微有点下降了,老师似乎就不太喜欢自己,这不,把她的座位换到了后面,只有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才会在后面坐的。芳芳就是这么想的。
她自从坐在后面后,再也没有专心听过一节课,心里总在自怨自艾。就这样,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快,芳芳想,这下完了,以后只能永远在后面“坚守岗位”了。
课间时,芳芳还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她可不想和别人一起到教室外面去玩,因为,大家可能也不欢迎她。就在这个时候,讨厌的李强走了过来,问了她一道数学题,芳芳的数学成绩向来不错,她起初不想帮李强解答的,可是李强却在那里不停地请求,芳芳只好答应帮他解答了,许诺放学后把解题过程告诉他。可当芳芳好不容易把这道题解出来的时候,李强却说,自己已经想出结果了,谢谢她的帮忙。芳芳觉得这不是在把自己当猴来耍吗?越想越气,越气越想,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流个不停。
芳芳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面,再也不想去上学了,她觉得大家都在和她作对,她告诉妈妈必须帮她转学,要不然再也不去上学了。这可急坏了妈妈。妈妈把芳芳的情况告诉了老师,这时,老师才明白芳芳最近为什么如此反常了。
这天老师带着小云、李强一起来到芳芳家。芳芳看到这三个人,很惊讶也很生气,难道他们是来看自己的笑话的吗?芳芳拒不和他们见面、说话。老师无奈,只好给芳芳留下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芳芳,老师没有注意到你是个敏感的女孩,没有注意到你最近的情绪变化。对不起,这是我的疏忽。老师把你换到后面去坐,主要想让你帮助一下你的同桌,因为你的学习很好。可是没有明白地告诉你原因,让你误以为老师不喜欢你了。”
你的好朋友小云也没有和你疏远,是你自己不愿意理她的,她总是和大家说,你是个很容易相处的女孩,希望大家和你做好朋友。那天她和别人去逛街,那是因为他要替你选择生日礼物。”
原来是这样呀。芳芳捧着信哭了,她心里面已经下了决心,明天去学校时,要向大家道歉,并告诉大家,我也要和你们做朋友!
芳芳出现的多疑、敏感等现象其实与其处于青春期有关,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矛盾、敏感、多疑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突出的心理特点。有很多特别的心理问题集中出现在孩子的这一阶段。也有很多孩子,就因为在青春期走错了几步,导致走错了整个人生,由于此期间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而同时,这又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不得不注意。
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特别珍视自我形象,很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比较敏感和多疑,看到别人在一起说话,就怀疑是背后议论自己,心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确实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你。如果真是这样,家长和老师就要告诉孩子不要紧张和焦虑,应该冷静地从自己的为人态度、性格特征、思想方法等方面找原因。要鼓励孩子与同学们沟通,请他们帮自己找找原因。只要态度诚恳,相信总会有愿意伸出友谊之手的同学。
除了这些常规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来舒缓孩子的那些不良情绪。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换言之,一个人长期不参与体育锻炼,其心情就会越来越糟。另外我们知道,运动最主要的效果还是有助于增强体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能较快地提高情绪、消除青春期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猜疑心理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是由主观推测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都疑神疑鬼、无中生有,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更可怕的是,那些总是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这样既会损害你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十分影响你个人的身心健康。
要想了解猜疑心理,先要知道猜疑心理的产生原因: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一个人错误的思维定式。那些喜欢猜疑的人,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起点,凡事都是用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行循环思考。这样就很危险了,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来,如蚕吐丝做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死死束缚住,这样遭殃的就只会是自己。
有一些人会比较容易受流言蜚语的影响。听信谣言,也会产生猜疑心理。在团队中相互间缺乏信任。一个人对别人越缺乏信任,产生猜疑心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外有一些人具有不良的心理品质。猜疑心理重的人通常也是狭隘自私、自尊心过强、嫉妒心强烈的人。不管怎样,都会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既然猜疑心重这么有害,我们当然要对其进行调理。
首先,你应该培养理性的思维维,防止感情用事,猜疑者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下,就会觉得自己的猜疑顺理成章、天衣无缝。我国自古就流传有“疑人偷斧”的故事,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在现实中,我们遇事要保持冷静,多观察、分析和思考,克服那种当局者迷的认知错误。这是消除自己猜疑心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培养自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你身边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行为,也完全不必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自信心培养起来之后就应注意加强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要做到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其实并不是容易的事。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不了解,是无法信任的。信任是感情的纽带和猜疑的坟墓。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加强互相的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这样在情感上才能产生共鸣,才会有效地消除猜疑。
在这一切准备好之后,最好还能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安慰,是对自己的一次精神抚摸与放松,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也难免与他人产生误会,这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完全可以糊涂些,这样并不会失去什么,却能使你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议论、做好自己。
看到题主的提问,我的脑中首先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同事在小声的议论着什么,当你走近想要加入话题时,他们的交流却戛然而止了,留你一个人在原地尴尬的站着,你的内心不由自主的会泛起小嘀咕:为什么我一过来他们就不说了?他们是不是故意的?难道他们其实是在议论我?就这样,你越想越烦,越想越糟糕,不单单是怀疑别人的品行连自己都未能幸免。在这种猜疑他人和自我怀疑中,你越来越不自信,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很常见,而这种猜疑发展到最后必然是自我否定与否定他人。不论是哪一种都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那么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先确定一件事,这种猜疑是一种心理疾病吗?我们需要确定一些标准,比如它影响你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了吗?持续的时间有多久?主要的症状有哪些等等?很多时候它只是会影响我们的心情,那么它此时应该归于一种心理困扰。第二,我们来看一下原因,首先猜疑源于对原因的不明确与未知,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想法,不明白自己的在他人心中的印象,甚至不确定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通过猜疑来试图找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在这场猜疑中,自信的缺失与对他人意见的重视是猜疑成长的沃土,因此想要拜托猜疑的扩散,我们也可以从上述的两点着手。与其不着边际的猜疑,不如大方去求证,坦然的面对意见好过自己自怨自艾,建立自信,不再患得患失,或许你会找到快乐的自己。
答者:暖心理的王文慧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