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历史地位如下。
一、政治方面
(一)清朝国家管理制度完备,机构设置完善。
首先,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内阁是清朝的最高行政机构,但只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在清初,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留。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了下来。
(二)建立一国多制的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是有清一代伟大的政治实践之一。
清以前历代对边疆地区没有真正地管起来,筑长城,设塞垣,分“此疆彼界”。因为不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就无法实现内地与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清代与历代之大不同,突破历代传统做法的极限,第一次将秦始皇创建的郡县制推广到长城以外,根据不同的民族地区,实行不尽相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在西方、在东方,也不论实行何种体制,都无例外地直属中央王朝的国家机关。历代原先在边疆实行的“羁縻制”便一劳永逸地结束了。
(三)开疆拓土,“主权领土”达到中国历史疆域高峰,为当代中国确定了版图规模。
中国疆域,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至清代始告最后形成。自秦以降,至清以前,开疆拓土,中国疆域扩大,以汉唐两朝为最。唐以后,元朝疆域最大,但它的部分疆域属军事占领的性质,不完全具有法理性的“主权”;还有,在边缘的少数民族地区,仍实行“随俗而治”的朝贡制,严格地说,还不是“主权领土”,仅表明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元朝的疆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广大。就实际而言,元朝真正拥有主权意义上的领土,并未超过唐代的水平。明是继元朝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王朝。由于顽固坚持“华夷之辨”的陈旧观念,与“三北”游牧、渔猎民族处于严重对峙,既不能统一,更不能向外开拓,所以,它实际拥有的疆域十分有限,比之汉、唐及元代,皆有收缩。在这方面,明朝对中国疆域的发展并无贡献。
清以前,历代的领土主权意识皆集中于华夏本土及设治的边远地区,对其周边的少数民族的领土意识甚为淡薄。与此相反,清朝的领土主权已是大为增强:一方面,清朝以确定的制度并具体实施管理来宣示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权,表明国家的最高权威;另一方面,当所属领土遭到侵害,清朝不惜代价来保卫其主权。
清朝全盛之际的疆域西起巴尔克什湖以东、以南与帕米尔高原,接中亚细亚;东则库页岛、日本海、东海、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北至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南抵南沙群岛曾母暗沙;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广袤而辽阔的疆域,其陆地面积达1300余万平方公里,确已达到了中国疆域发展的顶峰。现在,我们可以判定:清朝的疆域,已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极限。为历代王朝的疆域所不及!特别是,清朝所占有的疆域,皆属拥有国家主权的领土,并非如历代还包括“羁縻”地区。
在这一辽阔的土地上,由一个统一的王朝——清朝行使管辖权,共治50多个民族,与今日56个民族相差无几,人口约达3亿。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一代王朝,并取得如此巨大、如此辉煌的成就,超越了清以前任何一代王朝,而为当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奠定了基础。
(四)“除贱为良”,是深具社会发展与进步意义的一项社会改革。
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等4种人构成社会的主要成员。除此,还有乐户、堕民、蛋户与世仆等4种人。他们处社会最底层,从事诸如乐工、官妓、演戏、逐鬼、抬轿、说媒、为人耕地、服侍主人、帮办喜丧等“贱业”,故被称为“贱民”。他们世代传承,不得改从其他职业,亦不得为官,不能与其他阶层的人通婚,只能在“贱民”中联姻。其处境与奴隶无别,皆不入为户籍。这种“贱民”制已延续了近千年。至雍正时开始改革。世宗自雍正元年(1723)始,七八年中不断下达改革指令,相继取消四种“贱民”身份, “豁免为良”,变为自由民身份,允许重新择业,并鼓励投身农业生产。“贱民”的存在,是农奴制的残留。雍正改革将其最后残余铲除掉,无疑是对这部分人的社会解放。
(五)赈灾、减赋、普免全国钱粮,其数额之巨,规模之大,受惠之广,皆创中国历史的最高纪录。
历代王朝都把赈灾与蠲免钱粮看成是统治者的一项德政,都在这方面有所行动,但能做到清朝的水平,却是罕有可比者!圣祖说得好: “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减赋蠲租,庶万姓得沾实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统计,从1662— 1703年,全国所免钱粮,累积达到9000万两,相当于康熙初三个财政年度收入的总和!仅1703— 1705年,三年间,就蠲免钱粮达1600余万两,相当一年财政2700万两的一半还多。可以说,年年乃至月月皆有蠲免!至1712年,更作出一项惊人决定:自1711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国地亩人丁赋税全免一周,总共蠲免新征与旧欠银3206.69万两。比1711年全国收赋税2990多万两还多出200多万两!仅此一项,已为清以前任何朝代所不及。康熙之后,又有雍正朝之蠲免,姑从略,至乾隆,将蠲免之举推上了顶峰。乾隆六十年中,共有5次全国蠲免钱粮,即乾隆十一年(1746)、三十五年(1770)、四十三年(1778)、五十五年(1790)、嘉庆元年(1796),共蠲免各省钱粮为1.4亿余万两。除此,还3次全免江南各省漕粮,总计1200万石,值银1200万两。两大项合计,共1.52亿两。他们为何大规模蠲免呢?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圣祖说: “蠲免为爱民要务,征取钱粮,原为国用不足,国用若足,多取奚为!”高宗同样说得深刻: “朕思海宇乂安… …莫先足民。况天下之材,止有此数,不聚于上,即散于下。”他们的说法,贯通了一个共同的思想,这就是国家之财原本为民所用,要让人民安乐,莫先满足天下百姓的需要!他们说得好,做得更好!因而大得民心。乾隆十年(1745)下令全国蠲免,消息传到江南,一片欢腾。时人江苏昆山龚炜著文写道: “诏下之日,万方忭舞。”晚清著名学者王庆云总结清朝蠲免政策给予高度评价: “本朝丁田赋役素轻,二百余年来,未尝增及铢黍,而诏书停放,动至数千百万。敛从其薄,施从其厚,所以上培国脉,下恤民依,岂唐宋以来所可同年而语哉!”这一总结性的评价,完全符合清朝实际,亦属公允。
(六)逐步开放,为建立一个近代的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初步基础。
清与历代之不同,如上所举。尤其清所处时代,为历代所未曾经历。如所共识,清朝保守、闭关。但在西方的进逼下,逐步开放,陆续与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接受并引进西方科技与经营管理制度。诸如铁路、火车、轮船、电报、邮船、印刷机、留学教育等,纷纷兴办。仿西方,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各新式部门与机构也纷纷创立,对旧制有所改动。这一切变革,为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开辟了通路,打下了初步基础。我们揭露、批判清朝落后,十分必要;但也须看到清末虽受财政不足之困,仍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实具时代变革的意义。
(七)清朝的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备。
李世愉先生在其《清代科举制度考辨》一书中指出以下几项清代科考重要的制度:1.《童生试中的审音制度》,就防止童生冒籍跨考而主要施行于顺天府的核对口音,以及入籍是否满二十年的制度进行了辨析,认为这一实行于康熙前期而在乾隆成为定制的防范措施,曾起到一定作用。2.搜落卷制度:为了解决考官中存在的舞弊、疏漏等问题,清朝沿袭了明代的搜落卷制度,即发榜前主考官对同考官未加荐举的落选考卷再行搜阅,见佳卷而照样取中,这一推行于康熙年间的制度在乾隆时期逐步完善,在获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取士不公的现象。3.《复试制度研究》对复试制度既勾勒脉胳,又详析原因,更评其效果,指出对举人、贡士再次进行“复试”并形成制度,是清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创举。4.《试论清代的进士朝考制度》,以为选拔庶吉士的朝考,创始于雍正,至道光终成定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八)废除人头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以前,历朝历代皆征收丁税,即人头税。至康熙五十一年,圣祖向全国宣布:以康熙五十年全国人丁数为常额,此年以后所生人丁,不再征收丁赋,也就是不再征收钱粮。历来征收地税丁赋可谓天经地义,广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为此而负担过重,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圣祖宣布废除人头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摊丁入地”是清朝又一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历来农民向国家交税,一为土地税,交实物地租,二为丁赋,还要服劳役。此制已行2000多年,弊端累累,农民的负担总是很重。至晚明,张居正曾制“一条鞭法”,刚见成效,就被废除了。至雍正朝,世宗大胆改革,将丁税与地税合二为一,称“摊丁入地”,把人头税摊入到地税中征收。人丁以康熙五十年的统计为常额,地越多者,纳税必多,相反,没地或少地者,就不纳或少纳税。还有一个重大变化:以前皆以实物为税额,今后,再交税则以银两为主。这是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适时推进改革。
二、经济方面
清代人口剧增,促进了边区的开发;人口剧增,又使盐、棉布、日常生活器具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必然拉动这些方面工商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联为一体,不再如往代的隔绝状态,便利了中原与边区的经济交流,带动了中原工商业的发展。西方向中国开辟商路,扩大了中国茶、瓷器、丝织品的销路,也刺激这些方面的发展。
清朝的历史地位本人不敢恭维,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我认为清朝是一个不好的朝代,割让领土,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等等这些但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清朝276年的历史,闭关锁国,将中国人民的那种开放,包容,博大的胸怀丢弃了,或者说是从精神上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和进取性。
像汉唐时期,人们对于外来事物是兼容并包的态度,博彩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吸收进而发现,无论是少数民族的,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只要是有用的就为我所用。
宋朝都是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如最早的钱币交子的出现,世界四大发明都是在宋朝时期,宋朝航运业发达,人民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明朝尚且大力发展航运,郑和的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舰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期世界上其它国家是完全没有的。
到了清朝时期,虽说也收复了台湾,其实谈不上收服。因为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清朝充其量是光复。其它的实在没有什么新的创举。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还从精神上禁锢人民的思想,清朝个人认为是中国非常差的一个朝代。
一、领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汉以来华夏的领土,无论是后来的国民政府,还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基本上继承的清朝的领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